記者 王代強

  開欄語

  歲末年初,市州兩會、市(州)委經濟工作會議等地方重要會議陸續舉行。這些會議中蘊藏著市(州)黨委政府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謀劃與行動。解讀分析這些會議中透露的信號和趨勢,我們看到市州謀劃2023年新開局的脈動。

  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從市州兩會看發展新動向”欄目,與您一起關注市州發展新動向。

  郡縣治,天下安。全省183個縣(市、區),共筑四川這座“經濟大廈”的堅實基礎。

  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要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在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看來,抓牢“五區共興”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

  立足新起點,四川縣域經濟有何新謀動?透過近期召開的市州兩會,記者發現,我省不少地方已謀定縣域發展新思路,爭創全國百強縣百強區,涌動著目標創建、示范創建的新活力。

  新格局:

  百強縣向成都及周邊聚集,縣域分類發展顯韌性

  “江陽區入選全國百強區”——打開瀘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這句話被標黑突出顯示。不止瀘州,在回顧2022年經濟發展情況時,多個市州將獲評全國百強縣百強區列入成績單。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攀枝花市東區等15個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西昌市等4個全國百強縣、成都市武侯區等13個全國百強區,下達14.6億元獎金予以激勵?!鞍購姟币殉蔀榭h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簽。

  “相比2021年,我省2022年全國百強縣百強區新增5個,分別是成都彭州市、遂寧射洪市、德陽旌陽區、瀘州江陽區、成都新都區?!笔⒁阏J為,這表明我省縣域經濟“先頭部隊”實力不斷壯大,且主要向成都及周邊集聚。

  實際上,非百強縣進步也比較明顯。四川大學區域經濟和現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黃勤說,據多地實地調研,在面臨疫情反復、極端天氣、局部地區地震災情等多重困難挑戰,全省縣域經濟顯示出較強韌性,實現了“百強”榜單、產業和動力“三大升級”。

  韌性從何而來?專家分析,這部分得益于重大項目支撐。比如,去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160個重大項目,重點指向基礎設施補短板、制造業強基礎、科技創新增動力等,給相關縣(市、區)帶來明顯投資拉動。

  同時,還得益于我省堅持縣域經濟分類發展的路徑。比如,我省正大力支持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給一些資源富集、產業配套基礎較好的縣域帶來契機。去年樂山五通橋區的晶硅光伏產業,成都金堂、遂寧射洪的鋰電產業,滎經縣的文旅產業等實現了新突破。

  此外,還得益于一年來,各地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的不懈奮斗。梳理媒體報道,記者發現,這樣的“拼”勁兒當前正在延續:在德陽旌陽區,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一期項目加緊建設;在仁和區,“水資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開發”三結合項目開工在即;在瀘定縣,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建設全面鋪開;在射洪市,近日簽下的年產20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為“鋰電之都”核心區增添新動能。

  新愿景:

  在融圈共鏈中壯大實力,在示范創建中晉位升級

  2023年縣域經濟要呈現怎樣的新圖景?市州政府工作報告大多進行了描繪。記者梳理市州政府工作報告發現,不同區域從自身定位、發展水平及產業特點等條件出發謀定相關目標,側重點各有不同。

  在成都平原,聚焦一個“融”字,在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中壯大自身實力。比如:資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成都都市圈現代化產業新城和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示范區建設,做優做強中心城區“一核”,培育壯大安岳、樂至“兩極”,推動雁江、高新、臨空“三區”協同發展。眉山市兩會則錨定建設成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新興城市,以“服務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為戰略牽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其中,以眉山東坡區永豐片區為核心,加快建設“一核三帶十片”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區。

  在川南,宜賓、瀘州兩市對建設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協作共建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等明確新任務縣域發展方面,宜賓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三江新區與其他縣(區)協同招商、協作發展總部經濟和飛地園區。

  在川東北,聚焦“創”字,在示范創建中晉位升級。巴中支持南江縣、通江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平昌縣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南充支持營山縣爭創全省縣域民營經濟改革試點縣;廣安支持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打造重慶都市圈新型衛星城,支持前鋒區、華鎣市加速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形成圈層共建的同城化發展新格局。

  在攀西,隨著8個縣市納入《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2022—2030年)》,涼山州兩會把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作為戰略牽引,提出加快構建區域共興發展新格局。

  在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阿壩州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發展清潔能源,明確將引進產業鏈末端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龍頭企業”,支持汶川、茂縣等縣(市)做好承接,加大鋰礦資源綠色開發力度。

  在盛毅看來,不同區域對縣域經濟發展愿景描繪不同,與“五區共興”部署相契合。其目的就是要高水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協同共興。

  新路徑:

  聚焦特色優勢產業,挖潛力拓市場謀合作

  邁步新征程,縣域經濟如何發展?記者梳理地方兩會報道內容發現,不少市州兩會聚焦自身比較優勢、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尤其在聚焦培育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方面著墨頗多。

  推動優勢特色產業差異化發展。涼山州提出,加快打造四川銅都、磷都、繭都和稀土新材料產業園,推動德昌、寧南經濟總量邁上百億級臺階。

  生態旅游一直是巴中市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在該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提升光霧山旅游景區服務品質,實施“引客入巴”計劃,挖掘高水平展演文化市場,拓展療愈康養、旅居康養等多元消費市場。眉山市兩會提出,今年將投入7億元支持打造“天府糧倉”示范區,建設東坡區永豐示范片、仁壽縣“天府糧倉”丘區示范片、青神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示范片。

  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還得有更實更細的行動安排、得力舉措。對此,一些市州政府工作報告也作了明確:

  重專項。瀘州將實施縣域經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行動,打造先進制造、文化旅游專業功能縣城。宜賓將開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百規千企萬戶”專項攻堅行動,做強培優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南充將開展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縣域物流中心建設。

  抓項目。圍繞興“鋰電之都”,遂寧將推動立業動力電池、當升科技正極材料等項目開工,華創銅箔、中科華聯濕法隔膜、鴻鵬電解液等項目加快建設,蜀礦環鋰回收利用等項目投產,力爭鋰電產業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

  謀合作。在建好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等平臺基礎上,資陽將在加速建設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協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中謀求縣域經濟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