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雨工作室”分析相關線索

  科技+團隊

  跑出反拐尋親“加速度”

  在胡祥雨經歷的眾多尋親事件中,所尋找的人大多與親人離散十年以上,尋人線索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地名、人名,甚至是乳名綽號。特別是被拐兒童,沒有照片、沒有記憶,有時尋人辦法都使完也不一定有結果。

  “在茫茫人海中查找、分析比對線索,是一項非??菰飭握{的工作,找到有價值線索難度很大。”為了讓失散家庭早日團圓,胡祥雨在具體的反拐尋親線索核查中,集合互聯網、公安信息、人像比對,實現了打拐工作信息化。

  2021年7月,為便于老百姓識別,讓尋親家屬有門道,“胡祥雨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以公安科技賦能反拐尋親工作,充分利用DNA盲比、家系排查、技術分析,開展親緣關系比對確認,運用大數據及人像技術開展失蹤婦女和兒童核查,并在全國聘任300名社會志愿者助力反拐尋親,為反拐尋親工作“提速”。

  數據統計,僅在2022年全國打拐專項行動中“胡祥雨工作室”便找回失蹤被拐兒童59人,找回失蹤被拐婦女、男性77人,其中失蹤時間最長達64年。2022年,胡祥雨成功組織舉行認親儀式26場,為136個離散家庭實現了骨肉團圓,采集錄入疑似涉拐DNA血樣信息3500余份。

  如今,“胡祥雨”這個名字已在國內尋親人群中“打響”。胡祥雨每天都會接到十多通求助電話,建立的“團圓綿陽-我們在行動”微信群成員已經達到上千人。對于尋親網友提出的每個問題,胡祥雨都會耐心及時地予以答復和幫助。

  “每當尋親成功后,看到離散多年的親人久別重逢,心中那份充實和成就感就會讓我覺得很快樂,所以,反拐尋親這件事不論多難也要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胡祥雨說。

  圖片由綿陽市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