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14時許,醫院急診醫學科的醫護人員準備給患者采血。魏馮 攝 1月4日14時許,醫院急診醫學科的醫護人員準備給患者采血。魏馮 攝

  [記者手記]

  急診醫生的“另一面”

  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生活區,有4扇門。下班后,醫護人員會在那里卸下一身白衣,離開醫院后回歸生活,變成另外一個角色——妻子、媽媽、兒女、丈夫。

  1月5日8時交完班,記者決定跟何荷一起回家,何荷換上藕粉色羽絨服,揣上一個手機、一把鑰匙快步走出醫院,坐地鐵回了家。

  5日9時許,何荷兩名分別為10歲和4歲的女兒拿著皮球在小區門口等她,她的母親和往常一樣說了孩子幾句“不聽話”,聽到這樣的“抱怨”,何荷卻覺得很幸福。

  急診一線16年的經歷,何荷早已將工作習慣帶到家庭中?!拔伊晳T5分鐘吃完飯,等孩子們吃完飯,我已經檢查完作業了?!薄斑@些年我很難進入深度睡眠,一翻身就醒。”

  包括何荷家人在內,醫院急診醫學科團隊里很多醫護人員的家人也成了新冠患者,他們努力做到守護患者和守護家人的平衡——

  徐尚剛的母親在重慶一度進了ICU,在確保母親無大礙后,他在當天晚上坐高鐵趕回來值夜班;

  梁隆斌家中老人患上新冠后擔心他工作分心,扯掉家中的監控,后被梁隆斌緊急送醫;

  何荷擔心感染病毒的自己會讓家中父母和兩個女兒感染,和另一名副主任醫師王媛直接拎著生活用品,單獨住在外面,互相照顧,“錯位”上班。但后來父親和女兒還是感染了,何荷一直因為沒有很好照顧到他們而感到內疚。

  記者留意到,何荷家門口的盆栽,立著孩子寫的鼓勵牌“加油,努力呀!”何荷說,這句話既是給孩子,也是給自己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