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行
2025年底前,到瀘定實現高速公路雙向進出
省政府辦公廳下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交通設施重建專項實施方案》,明確構建起多通道生命線交通網絡。特別是,到2025年底前,到瀘定高速公路通道將實現雙向進出。
主要做法,是加快推動一批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項目建設,構建高速公路、干線公路、農村公路、應急運輸“四張網”。
高速公路網構建的重點,是加快瀘定至石棉高速公路建設,與雅康高速和雅西高速一并形成雅安—瀘定—石棉高速環線,實現雙向進出。干線公路網建設的著力點,是加快推進G662瀘定至石棉段、S217瀘定至石棉段、S434康定至瀘定段、G549石棉至九界段等普通國省道項目。
農村公路網方面,開工建設石棉縣X073兩河口至界碑石(甘孜界)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等通鄉公路及農村公路,新建通往甘孜州、雅安市地質災害避險安置點公路,推動局部區域互聯互通。
打造應急運輸網,是立足本地應急搶險需要。建設瀘定縣應急物資中轉站,形成直達農村末端的公路運輸網。依托大渡河開辟水陸聯運通道,完善康定機場通用航空應急救援功能。
強服務
鎖定五大領域,啟動實施173個項目
2025年底前,如何恢復災區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能力?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公共服務設施重建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將啟動實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就業與社會保障、社會管理五大領域173個項目。
其中,教育領域實施項目數量45個,建設規模33.12萬平方米。重點內容是加快災區各級各類學校受損設施恢復重建、維修加固,補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缺口。醫療衛生方面涵蓋項目12個,建設規模11.66萬平方米,主要為加快災區受損醫療衛生機構房屋設施恢復重建、維修加固等。
此外,文化體育設施共有重建項目43個、就業與社會保障方面將實施項目15個、社會管理領域將實施項目58個,分別用于恢復重建災區的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設施和公共就業、社會保障服務設施以及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
筑底線
摸清隱患底數,實施受威脅群眾搬遷和受損地表修復
根據此前摸排,地震誘發了群發性次生地質災害。
如何消除這些隱患?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實施方案》,對雅安和甘孜兩個市州的7個縣(市)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提出了“立足當前、防患未然”的治理思路。
立足當前,地質災害防治首當其沖。包括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避險搬遷、工程防治和防治能力建設等。“起手式”是摸清隱患點位底數。根據安排,四川將對瀘定等7縣(市)重點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及震后安置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依據評估結果,將采取搬遷和整治兩大措施。具體來說,優先安排受地質災害隱患直接威脅且有搬遷意愿的群眾1005戶搬遷,對99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5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8處地震損毀地質災害分類治理。
生態系統綜合治理是為地表療傷的重要路徑。具體而言,按照“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思路,修復震損自然生態系統。同時,探索開展以縣域為單元的土地綜合整治,恢復受損耕地。
活旅游
以重點景區恢復提升為抓手,帶動災區群眾創業就業
地震發生之前,旅游業是災區的支柱產業之一。省政府辦公廳印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專項實施方案》,強調以重點景區恢復重建為關鍵,打造大貢嘎世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帶動災區群眾增收。
海螺溝景區和王崗坪景區恢復提升是重中之重。恢復提升的方式,是推進景區生態環境修復、旅游交通設施恢復、旅游品質提升等。在此基礎上,高質量打造大貢嘎世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其中,海螺溝景區修復的時序安排,是“一年局部開放,二年全面恢復,三年實現提升”。王崗坪景區按照“半年局部開放、一年完全開放、三年完成提升”時序安排推進。
災區及周邊的旅游資源開發也被提上日程。協同推動牛背山、田灣河、喇叭河、漢源湖、伍須海、蓮花湖、鏵尖山、娘娘山等景區開發,將會實現“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效果,大大提升旅游資源種類和附加值。
借助旅游產業的恢復,災區還將培育特色農業、發展綠色工業、振興商貿流通業等,帶動災區群眾創業就業和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