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月11日電 2022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分批推出,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增強了發展內生動力、穩定了宏觀經濟大盤。截至2022年11月30日,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共為四川省市場主體釋放政策紅利超1630億元。

  這些稅費紅利落到一個個微觀市場主體又是什么樣?為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助力?新華網走進園區和自貿區,選擇一些企業作為切片,近距離觀察政策的落地實效。

  關鍵詞:穩鏈紓困

  走訪點:川渝高竹新區

  川渝高竹新區是全國首個跨省域實體化運行的共建新區,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載體。川渝高竹新區里,工廠生產和工地建設交織出一派忙碌的景象。在四川萊森科技有限公司二期的建設工地上,工人師傅們干勁十足。他們說,這期工程要趕在農歷春節之前完成,過年后工廠就要投產了。

在川渝高竹新區,稅務干部輔導納稅人通過智能終端自助辦理涉稅業務。在川渝高竹新區,稅務干部輔導納稅人通過智能終端自助辦理涉稅業務。

  在這片四川、重慶毗鄰的熱土上,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的改革優勢形成了強大的磁場,不到兩年的時間吸引了144家企業入駐,企業在這里競相生長,形成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樣板”。

  2022年12月,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鄭備在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這樣描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投資關鍵作用充分發揮,700個省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重大創新平臺加速落地,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開放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市場主體的感受則更為真切。四川眾禾泰立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吳敏藍說:“我們也不是沒有遇到困難,特別是在資金鏈上,但無論怎樣,問題總是能解決的,發展沒有停步。”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國家和相關部門的細心呵護,是政策帶來的真金白銀支持。四川眾禾泰立科技有限公司在2022年資金最困難的時候,成功申請到了留抵退稅296.11萬元。“資金鏈強了,底氣就壯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還用來購進原材料、發放工資。”吳敏藍說。

  如同四川眾禾泰立科技有限公司一樣,廣大市場主體都感受到了很強的“獲得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底,四川省已有1039.5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落袋企業,護航了企業建設和發展。

  除了政策的厚度,服務的溫度也是園區企業加速發展的“推進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主任潘縉生介紹,中心不斷優化跨省業務辦理流程,持續打破川渝兩省數據壁壘,還根據實際情況增添了智能辦稅設備,就是要讓園區納稅人能夠快辦簡辦少跑路。

  園區企業四川迅華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辦稅人員鄒艷表示:“去園區里的稅費服務支持中心辦稅很方便,就在廠門口,而且啥跨省業務、復雜業務都能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便利。”

  關鍵詞:積蓄動能

  走訪點: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技園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視線轉向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的重要一極——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唯一國家科技城——綿陽,在支持創新的政策助力下,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智谷科技園區的企業們展示出了向新發展的蓬勃朝氣。

  2022年底,5G科技園區內的四川九華光子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馬力全開、滿線生產,總經理項剛介紹,公司2022年可實現年產值1.7億元,較2021年增長2.7倍。

  受益于創新集聚效應的驅動,九華光子目前主要從事光模塊的生產制造,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已擁有40多項專利,100多套生產設備之中90%以上均由企業自主研發生產,公司的拳頭產品100-800G高速光模塊,被廣泛應用于5G商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