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蘭珍 吳亞飛 陳碧紅

  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實施“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支持成都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名揚天下、享譽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冬季旅游精品線路。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把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將消費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提出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加快建設名揚天下、享譽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如何正確認識目前的消費現狀?如何促進消費加快復蘇,盡快回暖?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就此進行了熱議。

  怎么看?

  恢復和擴大消費,四川有基礎、有優勢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這與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重點一脈相承。”省政協委員、商務廳廳長徐一心認為,這體現出,省委省政府將其作為今年“綱舉目張”的主要工作加以推進。

  省政協委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院院長毛中根也有同感。在他看來,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把保障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價值取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消費是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

  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10月,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于全國水平。對此,代表委員們認為應客觀看待。

  “目前四川整體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去年又遭遇疫情反復、高溫限電、地震災害等多重沖擊,導致消費恢復相對滯后。”毛中根分析,這一數據體現的我省消費恢復滯后有多重原因,比如,因疫情導致的接觸型消費場景受到較大限制、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均出現下降、消費供給未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等等。

  徐一心帶來一組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四川的消費潛力:四川有9100萬人口,并且輻射西部5億人口,具備廣闊市場空間;過去三年四川住戶存款增長44%,相當一部分家庭購買力有所提升;四川居民邊際消費傾向較高,有利于發揮消費政策撬動能力;進口規模相對較小,僅為進出口總額的38.6%,以擴大優質產品進口促進消費還有較大空間。他認為:“雖然我省去年消費市場經受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但恢復和擴大消費的基礎仍然穩固。”

  報告在總結2022年工作時提到“消費升級激活潛能”,提到成都市,“培育形成春熙路、交子公園兩大世界級都市高端商圈”。

  2022年,春熙路商圈客流量9570萬人次,實現營業額904.5億元,貢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4.5億元、稅收49.1億元,商圈所在的錦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19年位居全市第一。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春熙路商圈客流量150萬余人次,以春熙路商圈為目的地的出行人次同比增長230%,重點商貿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12.6%,商氣人氣展現強勁復蘇態勢。

  擺出這組數據的省人大代表、成都市錦江區區長繆曉波信心十足地表示,將以春熙路時尚商圈為主陣地,大力發展“流量經濟”,爭當全省、全市快速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排頭兵。

  如何發力?

  擴大優勢消費,培育消費新場景

  加快復蘇,盡快回暖,哪些方面可以著力?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汽車和家電等大宗消費是擴大消費的重要著力點。”毛中根提到,2022年10月我省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6%,對消費恢復發揮了支撐作用。他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有免征購置稅政策,綠色家電、智能家電等新興家電品類有補貼支持,可延續并加大政策力度,并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刺激手段,穩定并擴大大宗消費市場。

  養老服務消費潛力巨大。“攀枝花建成了一大批康養項目,每年吸引約20萬人次來康養旅游,以老年群體為主。”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衛健委主任張福鑫介紹,2021年,疫情持續沖擊下,攀枝花康養產業逆勢上揚,同比增長了11.2%,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2.8%。他認為,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老年消費群體龐大,可結合地區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養老服務,并從提供餐飲、住宿等勞動密集型服務,向精深產品和特色服務提檔升級,激發消費潛力。

  文旅也是重要的消費市場。在省人大代表、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倫斌看來,四川“好山好水”多,旅游資源稟賦獨特,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相信文旅產業將快速復蘇和全面重振。他認為,文旅企業應抓住機遇,快速搶抓市場,不斷擴容提質。

  培育消費新場景,也成為代表、委員們口中的“熱詞”。針對報告里提出的“實施消費新場景五年培育計劃”,大家帶來不少新觀點。

  “孩子在哪里,家長的關注點就在哪里。”省政協委員、成都星海教育總校長陳星海提到,中小學提倡勞動教育,但現在很多學校沒有進行勞動教育的場地,“勞動教育可以和特色農業合作,和觀光農業、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既能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勞動,學到更多校園里沒有的知識,也能衍生出新的勞動教育消費場景。”

  省政協委員、成都沐山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寒認為,文化產業很多項目都可以衍生消費新場景,比如老舊街區文化、紅色文化等與國潮文化融合,將盛行的“打卡”形式,轉化為具體的消費場景。

  不少代表、委員還提到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農村。

  省政協委員、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黃祖軍表示,應充分挖掘農村消費潛力,鼓勵和引導企業向農村延伸,推動農村消費,特別是汽車、家電,向農村促銷;同時,通過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強化交通、信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村消費環境,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重點在哪?

  加快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報告里提到的打造兩個“目的地”,受到了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報告提出,加快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實施‘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是建設國際消費目的地的重要舉措和具體實踐。”徐一心表示,將實施“品質供給”工程,構建以成都為極核、都市圈消費副中心和1小時消費圈為節點、特色消費場景為支撐的高品質消費供給新格局;實施“品尚引領”工程,加快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對全球消費風尚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標志性品牌、標志性活動、標志性場景;實施“品味生活”工程,依托好山好水、多彩文化等資源稟賦,打響“味美四川”川派餐飲品牌,打造一批富有煙火氣、新體驗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創建國際一流消費環境,提高入境消費便利度,提升宜居宜游消費體驗。

  “報告提出,支持成都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市內免稅店試點城市,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王鳳朝表示,將全面提升國際消費吸引力,依托春熙路、交子公園等核心商圈,發展夜間消費、戶外消費、體育消費等新興業態。

  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高增安建議,加快消費載體建設,著力解決消費平臺能級不高、消費場景不優等問題,打造優質消費載體,增加多元消費場景,吸引消費者體驗消費;同時,加快建立國際消費環境評價體系,打造具有全球資源配置的消費運作平臺。

  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名揚天下、享譽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四川文旅要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提檔升級,做強品牌。

  “四川經過天府旅游名縣建設,已積蓄了一批四川名片和網絡超級IP。”在省政協委員、四川省統籌城鄉研究會會長羅友平看來,應用好這些IP,實施“文旅+”戰略,推動文化旅游與農業、工業、商業、體育、康養、科技、教育等融合發展,發展文化旅游新業態,拓展文化旅游發展新領域。

  前不久,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提出創新“交通+文化旅游”模式,以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區建設為抓手,打造“景道互聯”“客源互送”“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周倫斌表示,大峨眉區域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區域內的相關市州可加快連通,促進大峨眉區域旅游發展能級提升,打造我省文旅新品牌。

  開發優良旅游資源,通過消費做大做強,成為不少代表委員的共識。安岳石刻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省人大代表、資陽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李煒介紹,當地正打造數字化展示石刻藝術、成渝中部康養旅游等項目,圍繞石窟、石刻,延伸出更多新業態。川西高原常年積雪,是南方地區少見的冰雪資源富集地,在省人大代表、川藏登山隊創始人王平看來,隨著大眾消費業態豐富,川西地區可大力發展新式“體育旅游”,開發一系列相關的旅游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