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眉靈/文 華小峰 圖/視頻

  “我有三點建議。”1月14日,在甘孜州代表團的分組審議會上,劉金夢一口氣提了三點建議:加強國省干線道路建設、提高公路養護能力水平、提升一線養護工人的待遇。長了一張娃娃臉、說話細聲細氣的她,在說到深思熟慮許久的建議時,聲音特別洪亮。她說:“我是來自交通一線的人大代表,希望能帶來公路人的聲音。”

  在小組會上,省人大代表劉金夢聆聽代表們的發言并認真記錄。

  “9·5”瀘定地震救災,她是絕壁上的“鐵膽紅顏”

  這是劉金夢第一次當人大代表,但卻不是第一次被公眾認識。2022年9月,瀘定地震后,一位開著挖掘機在懸崖峭壁上搶險的女挖機手出現在媒體鏡頭,小小的個子,卻有著大大的能量,被公眾贊譽“鐵膽紅顏”,她就是劉金夢。

  “9·5”瀘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也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聽到報告提到這一處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她對川觀新聞記者說,瞬間又想起了那段難忘的時間。

  地震發生后,劉金夢接受調派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在陸路受阻的絕壁上、在余震和飛石不斷的情況下,打通了通往災區的7條生命通道,連續18天奮戰在災區,見證了無數感人的瞬間和英勇的事跡,“這也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

  劉金夢是個好學的人,這次搶險救災讓她感受到,在突發狀況下,什么情況都可能發生。幾個月來,她加強對搶險救援中大型車輛的學習,學會了開裝載機,目前正在學習貨車駕駛,科目一、科目二都一次性通過,預計春節后考科目三。“我盡量把搶險需要用到的設備,都全部學會,成為一名‘全能型選手’。”

  省人大代表劉金夢在駐地仔細完善提交的議案。

  當選人大代表,帶來交通一線公路人的聲音

  從當選省人大代表后,劉金夢就一直在考慮,提什么建議能更好地反映來自一線的聲音。她的發言稿是手寫的,為了這場發言,光文稿就改了五六次,“之前的改得太多了,不好意思給你看了。”她靦腆地笑道。

  今天提的三點建議,都來自劉金夢日常工作中的所思所感。

  第一個建議是加強國省干線道路建設。這幾年,甘孜州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全州公路建設發展突飛猛進,國省干線公路里程快速增長,道路等級也是全面提升,但目前國省干線的密度還不夠,“毛細血管”還未全面打通,“還有不少斷頭路,讓路網不通達、不通暢”。

  第二個建議是提高公路養護能力水平。“公路三分建、七分養。”她說,甘孜州干線公路沿線地質構造錯綜復雜,夏季抗汛、冬季抗雪,在高原地區和高高原地區尤其需要購置除雪車輛和設備,特別是海子山、剪子彎山、兔兒山、折多山等重點山頭,暗冰多,交通安全隱患大,道路應急保通任務十分繁重,而大型、專用的應急設備極其匱乏,大型搶險設備緊缺,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助解決應急保通之需。

  第三個是提升一線養護工人的待遇。“我的很多同事常年工作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劉金夢說,甘孜州的一線養護工人生活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惡劣,但是工資待遇較低,人員流失嚴重,希望省政府和相關部門引起高度重視。

  “現在我是人大代表了,肩上的責任更重。”劉金夢告訴川觀新聞記者,一方面,自己要做好表率,繼續干好本職工作;另一方面,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帶來交通一線公路人的聲音,為公路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