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用肉眼查看,大家還要用檢查錘敲擊支座上的螺栓,檢查是否松動,單個螺栓需要在不同角度敲擊2至3次,3000顆螺栓,近10000次敲擊,堪稱橋體上的萬錘千檢。
吊圍欄距離河面約30余米,橋上寒風呼嘯,高空中的每一秒都是刺骨的寒冷,不一會兒寒風就吹紅了臉頰、耳朵,大家也顧不上揉搓下。
“一定要仔細看看支座位移有沒有超限,即便幾毫米的誤差,都會成為影響鐵路安全的巨大隱患。”黃國富認真提醒身邊的工友們,橋梁檢修是守護列車安全的重要保證,一點都馬虎不得。
26歲的黃國富,入路4年已經成為橋梁檢查的行家。橋梁墩臺、支座,有些地方會因為銹蝕、風化脫落,眼觀、耳聽、手摸,靠著自己練就的絕活,他能準確查找出隱患所在。
“在箱梁內行走、檢查、到了梁端連接處再順著狹窄的檢修口下到橋墩,開始支座部件和墩臺檢查,這套動作今天最少要重復60次。”黃國富介紹。
每次支座檢查,大家鼻腔和衣服上都滿是灰塵,一幅灰頭土臉的模樣,但他們還是日復一日地堅持著,不落下一個死角。
近年來,守護高鐵大橋的成都高鐵工務段工作人員開始采用“人機結合”的方式,通過測量、觀測,認真對比每一處數據變化,確保大橋健康狀況良好,同時運用高科技手段輔助對大橋進行高空巡檢。
春運期間,鐵路運輸任務繁重。黃國富笑著說:“看著旅客們坐著高鐵,從我守護的這座橋上返鄉過年,我感覺挺自豪的。”
2023年春運期間,每天都有100余對列車從這座高鐵大橋上駛過。這群工人一直默默堅守,護航平安春運路,讓旅客們能平安快捷地回家團圓,他們是在高鐵大橋“肚子”里行走的“橋梁醫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