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檻”背后,是一個更加堅實的對外開放體系
“西部當成東部干。” 作為抓外貿的主責部門,四川商務系統以這樣的標尺,積極對標對表改革開放最前沿。這樣的目標之下,既是四川作為內陸省份不懈追求更大開放的決心,更是對先天短板的自我清醒認識。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長期關注四川對外開放。在他看來,四川外貿跨入“萬億俱樂部”,這不單單是數字上的突破,“門檻”背后,是一個更加完善、更加堅實的對外開放體系作支撐。
“從先決條件看,四川沒有傳統的水港,過去外貿基本依靠沿海港口城市開展進出口業務,但這種局面已經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白明認為,近年來四川瞄準改革開放新高地,辦成了幾件關鍵大事:
——全面構建綜合立體開放通道網絡,推動四川實現從“蜀道難”到“交通極”的重大跨越。
——加快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建設,自貿試驗區、綜保區、國家級開放區、國家開放口岸等一系列多元化、多層次的開放載體,成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加速集聚發展外向型產業,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鋰電材料等成為拉動四川外貿快速增長的增長點。
“這一系列共同成為四川外貿破萬億的重要支撐。”白明說。
2022年,四川外貿遭遇前所未有的難,但也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面對疫情沖擊,航空客流物流逆勢增長,2022年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一,國際(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53.7%,創歷史新高。
應對疫情和高溫限電雙重挑戰,全省900余家外貿企業在“防疫泡泡”模式下閉環生產,保障重點企業不停工、不停產,積極穩住外貿基本盤。
傳統外貿阻礙重重,新興業態卻展現勃勃生機,跨境電商接近千億臺階;保稅維修業務規模首破百億,增速全國第一……
進入年末,時間的指針撥到了一個重要節點:12月29日,隨著中老班列(攀枝花)啟程奔赴老撾萬象,這趟新成昆鐵路開通后第一列以火車整列形式組織川貨出川的國際貨運班列,將通過北上成都連通中歐班列直達歐洲、南下昆明直抵東盟,串聯起泛歐泛亞大市場。至此,四川加快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國際貿易樞紐的輪廓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