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中找空間,抓牢“彎道超車”的重重機遇
站在四川破萬億的節點上,如果把視線拉長,將得到一個更全面、更立體、更客觀的視野:
2022年,四川外貿規模位列全國第8,排名前三的廣東、江蘇、浙江,早在去年1—11月就已分別實現外貿總量7.56萬億元、4.99萬億元、4.3萬億元,而較四川前一位的福建省也有明顯優勢。
再看排位緊跟在后的河南省和天津市,與四川相距不遠。若把四川放在全國總盤子來看,四川外貿占全國比重僅以個位數計算。
“四川的差距,是經濟發展模式和客觀現實條件造成的。”魯榮東分析說,從支撐外貿發展的物流運輸來看,當前沿海港口城市依舊占據了海運的巨大優勢;從外向型產業支撐來看,四川本地企業生產的外貿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尚未完全融入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而這些都是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的要素。
有差距,就有空間。在湯繼強看來,四川作為經濟大省,目前有7000多家有實績的外貿企業,經營主體充滿活力,基本盤穩定。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大量外貿企業加速開拓海外市場,四川外貿將迎來新的爆發點。
還有更大的優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中央頂層設計,將加速助推四川‘彎道超車’。”湯繼強說。
立足新時代新階段,外貿總量正跨上萬億臺階的四川,已將愿景付諸于行動。就在2022年12月30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在蓉召開,作為大會前設置的一個特別環節,短短20分鐘的“川渝共建改革開放新高地推進活動”現場,四川和重慶接連簽署三個“共建”: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共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以此全方位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對外開放能級。
“當前,我國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和國內產業加大轉移,四川外向型經濟發展迎來的契機。”在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副秘書長、上海咨詢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田曉紅看來,一方面站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交匯點上,四川迅速打開了鏈接全球的窗口,另一方面新的通道優勢也激發了四川長期儲備的技術積累,不再過多依靠東部港口城市來獲取外貿訂單。
田曉紅進一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當前全球經濟正加速朝服務經濟、數字經濟轉向發展,而這恰恰極大突破了地域界限,只需要通過跨境電商等數字化方式就能與全球深度鏈接,開展國際化合作。
“隨著全球要素加速整合,正推動供應鏈重塑、價值鏈重構,這個時候也恰恰給了其他地區彎道超車的機會。”田曉紅說。
加快貿易強省建設,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構筑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四川站在又一個新起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