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10076.7億元!
1月15日,成都海關發布數據:2022年四川外貿跑出6.1%的增速,突破一萬億大關,成為全國第8個、中西部第1個外貿破萬億省(直轄市)。
外貿進階“萬億”俱樂部,對四川這個中國西部大省而言,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特別是在過去三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等時代背景下,四川外貿總量跨上萬億臺階意味著什么?如何讀懂“萬億”門檻?
特殊節點上的“萬億”跨越
1萬億的外貿總量,平均到每一天是27.61億元。而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四川外貿總量僅有100萬元。
這種巨大的變化,在2017年—2021年間表現得更為突出:2017年全省進出口總額是4605億元,2021年上升到9513億元。4年時間,年進出口規模擴大4908億元,增量超過了改革開放前40年才達到的年度規模。
跨入2022年,四川外貿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遭遇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最少來水、最大用電負荷,從生產端傳導到外貿環節領域的壓力持續加大;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世界貿易逐步走低之際,全球產業區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短鏈化趨勢日趨明顯,制造業加速回歸,這對四川以加工貿易占比較高的貿易結構影響進一步凸顯。
“錯綜復雜的內外環境下,四川作為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尤為不易,在這個時間點取得歷史性突破更加尤為不易。”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說。
![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總值連續5年位居全國綜合保稅區第1位。商務廳供圖](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30115/a150-534fa547ff830105a64d398815d1a54b.jpg)
如果把四川外貿“萬億”規模的結構剖開來看,一條螺旋式上升的轉型之變清晰可見:
看結構,2022年四川一般貿易進出口3247.4億元,增長37.3%,占四川外貿比重增至32.2%。同期,四川新業態快速發展,進出口規模均創新高,貿易整體結構加速優化。
看主體,四川民營企業進出口3448.0億元,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高出全省增速23.6個百分點,對四川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137.4%,成為四川外貿增長的主引擎。
看市場,四川與全球229個國家(地區)實現貿易往來,貿易額超10億元以上國家增至55個。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3353.0億元,增長14.2%;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3139.2億元,增長8.4%,外貿市場進一步多元化,新增長點加快形成。
看區域,眉山、樂山首次進入“百億俱樂部”,至此四川外貿超百億城市增加至7個。宜賓、綿陽、德陽、瀘州、眉山、樂山成為全省外貿“第二梯隊”,外貿區域結構更趨均衡。
“‘萬億’是一個門檻,從上述細分領域數據可以看到,長期以來四川外貿發展的貿易方式、市場結構、經營主體‘三個單一’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四川外貿正換擋提速跨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說。
![忙碌的成都鐵路口岸。成都國際鐵路港供圖](http://n.sinaimg.cn/sc/crawl/92/w550h342/20230115/ef86-7cec515b093843d17f56e68bfbd7fcc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