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蕾 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本庭認為98名被告構成詐騙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此前,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對朱某德、董某等98名被告人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系列案進行公開開庭審判。該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5億余元人民幣,被害人多達1500余名。

  在庭審現場,被告的辯護律師與控方就犯罪金額、法定量刑幅度的認定等方面展開激烈辯論。最終,法院判決98名被告判處十二年至一年不等的刑罰。

  激烈的庭審辯論是五年來全省法院鞏固審判實質化、彰顯司法公正的一個注腳。如何把公眾關注的案件審好?如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省法院提出要高質量推進庭審實質化改革,切實推進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這些改革帶來了哪些變化?

  落實庭前會議制度,讓庭審更高效

  近日,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宣判一起詐騙犯罪案件。武侯區法院按照庭審實質化要求,先期召開了庭前會議,要求將程序性事項都集中到庭前會議進行處理,確定了爭議焦點。庭審中,被告的辯護律師與控方進行了反復辯論。

  在查清事實后,法院審理后認為,李某等23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老年人財產,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且犯罪數額特別巨大,故分別判處23人十二年至二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不僅是老百姓關注的刑事案件,在面對重大惡性案件的時候,四川法檢兩院“兩長”還同庭履職,為庭審實質化改革樹立新標桿。2021年3月25日下午,省法院在達州市達川區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不公開審理了原審被告人蔣某某強奸、故意殺人、盜竊抗訴、上訴一案,四川法檢兩院“兩長”均出庭履職。針對該案,合議庭召開庭前會議,就非法證據排除、案件爭議焦點等聽取了檢辯雙方意見,提升了審判效率。

  庭審實質化,是有效檢驗并強力倒逼直接或間接參與庭審活動的各方規范其執法司法活動的手段。五年來,全省法院堅持“程序實體并重”“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原則,深入推進庭審實質化,落實庭前會議制度,讓庭審更高效。

  鞏固專業人士出庭作證,讓“命案”辦理更公正

  “下面請兩位專家證人和鑒定人出庭,對案件所涉的抑郁癥精神疾病的鑒定標準等專業性問題闡述專業意見……”近日,成都王某某故意殺害妻子一案開庭審理。為查明案件事實,法院合議庭決定準予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

  “及判決事,公素持大體。”嚴格落實“四類人員”出庭作證,是庭審實質化貫徹以審判為中心,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之一。作為推動庭審實質化的重要舉措,省法院專門與省檢察院會簽《關于命案中落實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的若干規定(試行)》,在“命案”中嚴格落實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和偵查人員(“四類人員”)出庭作證制度。

  不僅是與省檢察院會簽《若干規定》,在省法院相關負責人看來,庭審實質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時抓時新。“為此,我們提出,要把‘四個在法庭’(證據質證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訴辯意見發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要求進一步落地。”

  統計數據顯示,五年來,四川法院在刑事案件中,證人、偵查人員等出庭作證7056人次,啟動非法證據排除程序682件次。

  加強以評選促提升 讓法官專業素養得以精進

  2022年11月21日,省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揭曉全省法院第七屆“十佳庭審”評選活動結果。其中4件刑事庭審入選“十佳庭審”稱號。在省法院相關負責人看來,審案也需要法官的“工匠精神”。只有做好案件審理工作,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落地落實。

  “法槌之下財產萬千,法槌之下人命關天,法槌之下是非曲直,法槌之下毀譽忠奸。”法槌每一次的起落都體現著法律的權威。庭審現場,既是公平正義的裁決之地,也是法官素養的體現之所。在過去五年,全省法院持續開展“十佳庭審”“十佳裁判文書”評選活動,以評選促提升,讓法官專業素能進一步精進。“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評選中以庭審實質化為抓手,提升法官業務水平,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省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