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江蕓涵

  四川在線記者1月16日獲悉,省教育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我省“十四五”期間特殊教育發展總體目標、主要措施和實施保障。《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全省特殊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7%,省、市、縣三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

  健全送教上門制度,支持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

  《方案》要求,壓實義務教育階段普通學校接收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主體責任,確保區域內有學習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應隨盡隨、就近就便優先入學。大力支持兒童福利機構設立特教班,其學籍并入當地特殊教育學校統一管理。

  推進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鼓勵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辦好一所達到標準的特殊教育學校。以市(州)為單位,統籌規劃特殊教育學校開辦孤獨癥兒童教育部。鼓勵支持成都市等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學校(班)。

  健全送教上門制度。各市(州)要完善送教上門服務標準,聯合多部門采取“普校+特校”“教育+康復”等方式提供規范、有效的送教服務。能夠入校就讀的殘疾兒童不納入送教上門范圍。到2025年,各市(州)要推動實現送教上門學生數在已入學殘疾學生數中占比降低至15%以內。

  大力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支持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積極開展隨園就讀。到2025年,全省至少辦好一所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和盲、聾高中(部),每個市(州)和有條件的縣(市、區)都有一個殘疾人中等職教部(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

  加強普教、職教、醫療康復等和特教的融合

  《方案》提出,推動特殊教育學校通過與普通學校結對、集團化融合辦學、構建發展共同體等方式聯動共建,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實施,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動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融合。完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融合教育示范區、示范校創建工作,大力推進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

  支持特殊教育學校職教部(班)和職業學校特教部(班)開設適應殘疾學生身心特征和市場需求的專業,同步促進殘疾人的教育、康復與職業技能提升,讓殘疾學生有一技之長,為將來就業創業奠定基礎。探索開展面向殘疾學生的“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

  促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完善多部門聯動支撐體系,積極推進輔助器具進校園工程,優先為義務教育不同年齡階段殘疾兒童科學提供輔助器具適配及服務。到2025年,建成四川省特殊教育信息管理平臺、各市(州)特殊教育信息管理平臺,實現殘疾兒童青少年數據互通、資源共享。

  改善辦學條件,完善經費保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如何改善特教學校辦學條件?《方案》明確,全面完成我省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無障礙設施設備建設。實施特殊教育學校“暖心工程”,持續改善薄弱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依托現有特殊教育資源以及高校、科研機構等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鼓勵鄉鎮(街道)義務教育學校因地制宜建設特殊教育資源中心,逐步實現各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

  在鞏固完善特殊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方面,《方案》要求,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按中央統一部署,到2025年將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補助水平或提前達到標準。各地應落實學前、高中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政策,繼續向特殊教育傾斜。探索推進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統籌中央和省級特殊教育補助資金,重點支持特殊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向重度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提供送教上門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