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四川這樣開局——

  建設更多“良田”,種出更多“糧味”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成棟 闞瑩瑩

  2023年剛剛開年,省委、省政府就高規格印發《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勾勒出四川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乃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線圖”。

  這個“路線圖”有何特點?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四川的“起手式”是什么?有哪些重點和要點?帶著問題,記者走訪了省委農辦、農業農村廳等部門。

  謀全局

  突出“糧味”,把大食物觀落到實處

  《方案》提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要“以糧為主、糧經統籌、農牧并重”。

  如何理解“以糧為主”?

  “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頭等大事?!笔∥r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是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同時,也是人口大省和糧食消費轉化大省,無論是服務國家大局、助力端牢中國飯碗,還是滿足自身需要,四川都必須繼續推動糧食擴種、增加單產,實現糧食總產量穩步提升。

  糧經統籌、農牧并重,是牢固樹立大食物觀的具體體現,也是立足四川省情農情的科學布局。

  “大食物觀,就是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鞭r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踐行大食物觀,四川有底氣也有需要。

  先看底氣。

  作為農業大省,四川具備發展農業多種經營的先天優勢。馬鈴薯、甘薯、油菜籽等25個種類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首位。作為全國唯一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全川生豬出欄常年維持在6000萬頭左右。在穩定全國“菜籃子”“肉盤子”版圖中,四川肩負著重要使命。

  再看需要。

  經過多年培育,四川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已初具規模。從市場角度來看,“川字號”不僅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全省各地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支柱。例如,作為全國最大的晚熟柑橘產區,2021年,眉山全市柑橘產量超過150萬噸、產值115億元,帶動103萬從業人員,年人均增收上萬元。

  “所以,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也是推進四川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抓手。”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著眼于城鄉融合、推進共同富裕,四川需要踐行大食物觀,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穩定發展。

村民在稻田中收割水稻。攝影 何海洋(資料圖)村民在稻田中收割水稻。攝影 何海洋(資料圖)

  看布局

  明確五大區域方向,用好現代農業園區這個載體

  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如何在蜀鄉大地扎根發芽?

  根據《方案》,全省將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推動成都平原“天府糧倉”核心區、盆地丘陵以糧為主集中發展區、盆周山區糧經飼統籌發展區、攀西特色高效農業優勢區、川西北高原農牧循環生態農業發展區差異化發展。

  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是重中之重。其余5個差異化發展的區域,則立足各地實際與現狀確定差異化主攻方向。

  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處有關負責人解釋,成都平原擁有全省最集中連片的平原和發達的灌溉系統,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自然是“天府糧倉”核心區。近年來,隨著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的推進,盆地丘陵區農業生產條件大為改善,具備糧食擴種與增產的基礎。盆周地區地形相對崎嶇,宜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協調發展。攀西地區是全省光熱條件最為富集的地區,特色水果和蔬菜等已具備一定基礎和規模。川西北高原地區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發展循環生態農業、實現生產全過程綠色化,是當地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這些布局如何落到實處?

  “著力搞園區。”德陽中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許世順說,自2018年以來,當地累計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十余個,通過傾斜項目資金、政策等要素,園區內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穩步提升,為中江縣穩定全省產糧第一大縣提供了堅實支撐。

  省級層面的考量同樣如此。根據《方案》,四川將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的平臺和載體。具體來說,到2025年全省建成30個國家和省級現代化農業產業集群、1000個國家和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其中,集群是園區整體成勢后的形態。

  “當然,這些園區也要突出糧食生產?!笔∥r辦有關負責人透露,去年開始,四川在省級層面就通過在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評定中增加糧食為主園區比重等方式,調動現代農業園區多產糧、產好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