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1月31日,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對今年全省人社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今年的就業、社保、人才人事、勞動關系、人社公共服務方面哪些亮點值得期待呢?
就業: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以上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今年如何做好全面穩就業工作?具體而言,將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大力實施就業優先行動,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著力促進農民工就業,扎實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全力以赴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確保全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社保:推進失業保險省級統籌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今年將穩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平穩實施,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市級統籌。研究制定推動企業年金發展意見,推進失業保險省級統籌,按照省級基金統收統支要求,鞏固完善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做好精準擴面,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做好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著力提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
人才:加快推行“新八級工”制度
大力實施人才支撐行動,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實施制造強省戰略,需要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全省將加快壯大技能人才隊伍。貫徹落實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緊扣重點領域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加快推進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總部、西部工匠城、職業能力建設創新改革先行區等重大項目建設。統籌推進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完善四川特色職業標準體系,加快推行“新八級工”制度。
建設創新驅動先行省核心在高層次人才。全省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緊盯“卡脖子”問題,組織實施新一輪政府特殊津貼、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天府學者”特聘專家推薦選拔。不斷加強博士后工作,大力實施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項目、博士后科研項目特別資助,開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推薦設立工作等。
勞動關系:探索開展根治欠薪第三方評估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這項工作如何抓?全省將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春風行動”,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大力推進電子勞動合同“百城覆蓋”行動。
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夯實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1+N”政策支持體系。認真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探索開展根治欠薪第三方評估,切實做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工作。
強化監察執法和調解仲裁能力。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智慧監察建設應用。完善調解仲裁多元處理機制,加大勞動爭議處理力度,特別是對涉及防疫、新就業形態等領域引發的勞動爭議糾紛,加強矛盾排查和化解處置。
公共服務:拓展“直補快辦”“免申即享”等創新服務
人社公共服務是落實惠民政策的主要載體。全省人社系統將堅持以群眾滿意的“溫暖人社”體系建設為總抓手,推動人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普惠化發展,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推動線下服務“一次辦”。大力實施“川渝通辦”,推進就業、社保、人才人事等重點領域政策協同、標準協同和服務協同,讓兩地百姓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開展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拓展“直補快辦”“免申即享”等創新服務,統籌推進“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
推動線上服務“一網通”。深化大數據應用,全面推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系等領域信息系統建設及協同共享,要推行多樣化便民服務舉措,持續開展系統行風建設群眾滿意度第三方測評,不斷提升人社公共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