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業績再次面臨巨虧的興源環境(300266.SZ)有望迎來新“主人”。
經營三年卻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業績不見起色,民企五百強新希望近期萌生“退意”。
日前,興源環境公告,控股股東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投資”)擬籌劃公司控制權變更相關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變更并非新希望完全轉讓股份,而是以上市公司定增加委托表決權方式,退居“幕后”。
公告顯示,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同時新希望投資擬將表決權委托給特定對象,特定對象為浙江省內財政體系控股投資平臺,所屬行業為投資行業。
據悉,上述事項實施完畢后,該特定對象將獲得公司20%-25%的股份,表決權比例將超過40%,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目前公司仍處于停牌階段。
浙江某環保行業上市公司高管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環保產業大環境來看,環保企業由原來的技術驅動第一,更注重資本的驅動,進而實現規模化效益。
“環保市場在擴容,參與企業也在增加,競爭在加劇,企業需要保證足夠的訂單量去占據市場份額,但同時特別對于民企來說,經歷了疫情影響的三年,巨額資金沉淀下,再去加杠桿擴大規模,無疑有巨大的風險。”上述人士表示,這也是近年來不少環保企業選擇賣殼國資的原因,引入國資一方面資金方面有保證,另一方面,環保行業本身多與地方政府部門和大型國企密切關聯,業務協同性上有增益。
入主后已連虧三年
資料顯示,興源環境總部位于浙江杭州,2011年登陸創業板,主營業務包括:環保裝備的制造、銷售及工程、江河湖庫的疏浚及治理、市政污水及工業廢水治理、生態環境建設、水質監測物聯網管控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最早主營為壓濾機制造,上市業績連續下滑之后,公司2014年開始轉型,先后并購了浙江省疏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水美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中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源態環保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在內的9家環保領域標的公司。
逐步實現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的轉型升級后。201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興源環境。
然而好景不長,2018年開始,公司大步擴張的并購后遺癥爆發,由于控股股東資金危機等原因,2019年3月,興源環境上市后首次易主,四川前首富劉永好旗下新希望投資以14.49億元拿下公司控制權。
經營三年,新希望執掌下的興源環境并未走出持續虧損泥潭,其中,2019年凈利潤收獲3544.24萬元盈利,但扣非后依然虧損了2332.8萬元,2020年虧損擴大至5.29億元,扣非后虧損5.30億元,2021虧損3603.39萬元,扣非后虧損2.13億元。
1月30日晚間,興源環境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8億至5.8億元,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到4.97億至5.97億元。
從公司公告的業績變動原因來看,新冠疫情導致的業務結算進度緩慢,轉型造成的新老業務銜接不及時等是造成公司巨額虧損的重要原因。
受新冠疫情、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項目投資需求低迷影響,以及公司戰略轉型所需,公司環保工程業務及農業農村生態工程業務收入規模較上年同期出現較大降幅;同時公司戰略轉型過程中新拓展的雙碳儲能業務訂單落地時間為報告期末,尚未貢獻經營業績;
同時,公司歷史工程項目結算也因此進度緩慢,同時公司較多客戶出現資金困難的情況,導致公司應收款項的回收情況低于預期,報告期末應收款項賬齡增加,計提了較大的壞賬損失;
報告期內,公司較多歷史工程項目逐個完工結算,或進入運營收費階段。受新冠疫情、部分項目工程管理人員變動、部分項目規劃變更等不同因素影響,項目驗收、結算周期延長,導致部分項目或收尾成本增加、或結算金額不及預期,拖累公司業績。
受前述因素影響,公司以前年度并購形成的商譽對應的經營主體經營業績不及預期,相關商譽存在減值跡象,經公司初步測算需計提較大商譽減值損失。
不過,在公告中,興源環境也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傳統業務中的壓濾機產品在新能源行業的應用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交付了壓濾機市場最大單一訂單;同時公司儲能業務亦在報告期末實現了大額訂單2.83億元的落地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