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夕,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召開,并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至全省21個市(州)應急管理部門,對過去一年工作進行剖析總結,為新一年工作把脈定向。
這場會議傳遞出哪些重要信號?
□胡嘉巖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榮昌
看成績 首提“136”計劃,有力處置一系列災情險情
去年,四川先后遭遇地震災害、暴雨山洪、高溫限電等多重困難。“這是全省應急管理系統面對多重風險交織,多條戰線作戰的一年。”與會者感慨。
一組數據被公布:去年全省圍繞25個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累計整改問題550萬余項;逐一明確了3887座水電站安全監管責任;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兩項指標同比分別下降28.3%和27.5%;有效整合省級應急救援專業隊、鄉村兩級應急隊等救援力量共計24萬余人,基本建成縣城“1小時”和鄉鎮“半小時”應急救援響應圈……
數據的背后,是一條清晰的思路——去年,全省首次明確了應急管理工作思路,并提出四川應急管理工作發展的“136”計劃:圍繞以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著力健全源頭治理、應急應對、應急保障三大體系,統籌推進安全提質、防災提效、救援提能、科技提速、基礎提檔、隊伍提級六項重點工作。
“機制和行動方案的持續完善,是去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的一大亮點。”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以多次破壞性地震為例進行剖析:去年,四川編制完成了重點地區重特大地震專項救援行動方案,對7個市(州)開展防震減災督查,全面做好抗震救災應急準備。同時,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的成果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充分發揮了作用,“去年為基層配備遠程供水系統、救援車輛、裝備器材等3萬余臺(套),在森林草原防滅火、應對高溫干旱等情況時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