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業
是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高成長期的中小企業,產業領域主要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健康、人工智能等。
62家
新增瞪羚企業現狀
●營業收入
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總額84.16億元,同比增長40.56億元,增長率為93.03%
三年年均營業收入總額48.95億元,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109.88%
●利潤總額
三年年均凈利潤總額為6.67億元,凈利潤復合增長率373.13%
●研發投入
62家企業近三年總研發投入為26.08億元,年均總研發投入為8.69億元
●分布地域
49家在成都,占比近八成
綿陽新增4家瞪羚企業,占比6.5%
遂寧、眉山各2家
德陽、達州、廣元、樂山、雅安各1家企業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近日,科技廳發布2022年備案四川省瞪羚企業名單,62家企業成功入選。至此,四川瞪羚企業總數達214家。
個頭小、跑得快、跳得高、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身上帶著這些標簽的瞪羚企業,大多是創業后跨過“死亡谷”、進入高成長期的企業,被普遍認為是獨角獸企業的“預備隊”。
此次入選的62家瞪羚企業成色如何?它們各有什么技術“殺手锏”在手?四川又以什么方式在培育和支持瞪羚企業?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企業。
跑得快、創新強
成長性指標遠超備案基本條件
“個頭小、跑得快、創新強!”在科技廳高新技術處相關負責人眼中,2022年這一批備案企業特點顯著。
科技廳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62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額84.16億元,同比增長 40.56 億元,增長率為93.03%;三年年均營業收入總額48.95億元,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109.88%;三年年均凈利潤總額為6.67億元,凈利潤復合增長率373.13%?!敖^對值不大,但是成長性指標遠遠超過瞪羚企業備案的基本條件。”上述負責人說。
高成長性離不開企業真金白銀“砸”向科研。統計數據顯示,62家企業近三年總研發投入為26.08億元,年均總研發投入為8.69億元,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17.75%,平均每家企業研發投入為0.42億元。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增強了瞪羚企業的創新能力。據統計,62家企業共擁有有效知識產權1636件,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從2014年起潛心技術研發,自主研發出“降鷹”反無人機系統,核心指標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已獲得60余項相關知識產權。據董事長吳浩介紹,系統已成功應用到多個行業領域。
在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看來,一個地區的瞪羚企業數量越多,說明這一區域的創新活力越強、發展速度越快。從分布地域來看,新增的瞪羚企業,有49家在成都,占比近八成;綿陽新增4家瞪羚企業,占比6.5%;遂寧、眉山各2家;德陽、達州、廣元、樂山、雅安各1家企業。與2020年末相比,越來越多的市州實現“零”的突破。
手握“殺手锏”
一些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前列
王楠注意到,這批瞪羚企業還有顯著特點——關鍵技術、主要產品上具有較強優勢,市場廣泛分布于國內外,在業界具有良好口碑,一些企業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前列,擁有定價權。
成都圭目機器人有限公司以機器人系統為載體,融合人工智能技術及土木工程行業知識機理,實現病害數據采集的一致性與全面性,引領重大基礎設施由傳統人工養護為主模式向智能化有預見性精準養護模式的變革。產品為行業國際首創,有效填補行業技術領域空白,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95%。
眉山博雅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是硅酸釔镥閃爍晶體,廣泛應用于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興產業、電子、石油化工等領域,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
位于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四川見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精度數字孿生城市平臺研發和行業垂直領域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不到7年,已經在全國20余座城市落地上百個孿生城市合作項目,擁有核心專利技術41項。
硬核的技術創新也引來資本青睞。據統計,有16家企業已獲得股權融資,融資金額8.16億元。
王楠認為,資本市場的賦能會帶來正向的循環,在資金周轉、人才流動、創新研發等方面帶動企業創新能量與資源,加速企業的成長。
評選有硬指標
成功培育214家省瞪羚企業
四川省瞪羚企業的培育始于2019年。當年,科技廳發布《四川省瞪羚企業培育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2年)》。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2年,全省瞪羚企業數量達到300家以上。
截至目前,四川已成功培育214家省瞪羚企業。2019年定下的“小目標”為何沒能實現?
“寧缺毋濫!我們看重質量而不是盲目追求數量。”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瞪羚企業的評選有硬指標。比如近三年總收入和凈利潤均保持正增長;企業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強度(三年研發投入總和/三年收入總和)不低于5%。企業還要“過五關斬六將”,經過形式審查、專家會議初審、線上答辯評審、現場考察、綜合評審等環節才能被認定。
記者采訪的相關專家認為,在近三年超預期因素的沖擊下,有一些波折屬于正常現象。
“我們對四川新興企業的發展前景總體是看好的?!蓖蹰治?,近期來看,一般消費型、服務型的新興企業,可能受經濟波動影響的周期更長;但在當前環境下,硬核的科技創新,特別是圍繞四川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自主創新能實現降本增效,這類企業將會加速成長。
記者了解到,科技廳已對2019年—2021年備案的152家企業給予超過1.2億元的補助經費支持;還與金融機構聯動,打造了瞪羚企業專屬的金融產品,特別是科創貸,為瞪羚企業開通最高2000萬元的貸款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