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日前,省政府印發《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點擊查看),包含十個方面36條措施(以下簡稱“36條”)。
據四川在線記者粗略統計,“36條”中,有20條左右涉及資金支持,“含金量”十足。除此以外,若干政策措施還有哪些亮點?四川在線記者第一時間進行解讀。
“穩”字當頭
拉動“三駕馬車”,穩住經濟大盤
若干政策措施,直指的是“穩”這條主線。“這些細化政策,直接向穩增長的關鍵點發力。”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36條”措施中,不僅有精準“滴灌”的財稅、金融政策,更聚焦了投資、消費、外貿“三駕馬車”及產業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攬子刺激政策。
投資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項目儲備方面,四川省計劃安排3.5億元資金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激勵;項目推進方面,將全面推行項目審批流程優化,實行承諾制的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行政部門審批時間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要素保障方面,重點項目用地計劃指標由省級統籌協調,應保盡保、調劑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重點項目建設融資支持。
受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2022年四川消費呈現疲軟態勢。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圍繞消費提振,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注意到,“36條”從激活消費新動能、豐富消費新場景、夯實消費新基礎三方面發力,滿足了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群體消費發展需求,比如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家裝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支持地方發放文旅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加大對接待入境游客、赴境外營銷的旅行團獎勵力度等。
去年以來,四川外貿發展勢頭強勁,成為中西部外貿總量率先破萬億元的省份。“36條”給外貿再加“一把火”,明確將開展“川行天下”國際市場拓展活動,支持超100場重點國際性展會和經貿活動;對年出口額500萬美元(含)以下企業給予最高100%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支持;推動“數字成渝號”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新場景開發上線,為中歐班列用戶提供跨境貿易融資一站式服務等措施。
重大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動能,四川正在構建以工業為主引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36條”中明確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在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支持制造強省重大工程建設、開展重大產業化項目招引專項行動、推動中央在川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等方面均制定了細化措施。同時,強化金融保障,四川將推廣“制惠貸”“園保貸”“稅電指數貸”,推動制造業貸款增速不低于15%、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量不低于1000億元。
“民”字打底
辦好保障實事,為企業減負紓困
多位專家還注意到,四川此次出臺的“36條”有強烈的民生導向,聚焦群眾和企業關心關切的重大問題,提出了一批可以有效釋放發展潛能的政策措施。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暢通經濟循環和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瞄準困難人員就業問題,“36條”提出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大學生、脫貧人口、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且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強化重點企業用工保障,提出將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打造一批零工市場,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不低于30萬人。
為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流動資金短缺難題,“36條”明確采取“放水養魚”思路,安排不少于1000億元再貸款資金,設立支小惠商貸、助農振興貸等財金互動產品,財政按照1.5%給予貼息。同時,對暫時繳費確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申請審核通過后,實行欠費不停水、不停電、不停氣,減免在此期間產生的欠費違約金。“這條政策很暖心,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回旋的余地,更有干勁了。”采訪中,不少餐飲店、小商鋪的經營者為該條政策點贊。
對市場主體最關心的減稅降費、財稅金融支持等方面,也是“干貨”滿滿。“今年我省的財稅政策將重點從退、減、免、緩等方面,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具體到“36條”中,明確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50%減征資源稅等一系列稅種。
優化營商環境,提振企業信心。“36條”還提出將開展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涉企收費專項整治;推行“一目錄五清單”即分類檢查目錄和“不予、免予、減輕、從輕、從重”處罰五張清單,常態化開展人民群眾最不滿意行政執法問題整改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