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文 李強/圖
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四川如何實現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又如何保障種糧農戶收益?2月8日的發布會上,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小余表示,要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推進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并強化落實國家惠農政策以提升農戶收益。

肖小余表示,轉方式的重點,是推動糧食生產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其中,在生產方式上,將積極發展綠色、生態、高效模式,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在經營方式上,將小戶分散經營轉到規?;?、集約化、產業化經營上來,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在產業融合發展上,將抓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整體提升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調結構的重點,是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在種植結構上,堅持以糧為主、糧經飼統籌,推廣發展水旱輪作周年高效、糧經復合高效種植、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模式。在產業結構上,發展“稻香杯”優質稻、釀酒專用糧、高蛋白大豆、專用馬鈴薯和“雙低”油菜等優質糧油。在區域結構上,加大糧經統籌力度,穩步提升成都平原區糧食面積和產量,挖掘丘陵區擴面潛力,提升盆周山區綜合效益,打造攀西“天府第二糧倉”,提高川西高原糧食自給率。
具體到2023年,四川將聚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715億斤”這一目標,推進穩政策挖潛力保面積、創示范搞競賽提單產、建園區強引領樹標桿、提能力強體系減損失、嚴考評壓責任促履職五大行動。
在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方面,肖小余表示,將加大國家惠農政策宣傳力度,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種植補貼等惠農政策,支持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特別是,將成都平原地區種糧大戶補助標準提高到90元/畝、丘陵山區提高到100元/畝,到2025年分別提高到100元/畝以上、150元/畝以上。同時,在產糧大縣全覆蓋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種糧農民金融支持。最終,通過這些政策措施,保障種糧農戶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