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陳婷)記者從2月9日召開的2023年全省氣象工作會議上獲悉,2022年,全省氣象部門提供決策材料近4萬期,發布預警1.2萬余期、短信5.9億條,覆蓋1.8億人次,助力避險轉移107萬人次,成功避險16起地質災害。
2023年,我省如何做好防災減災救災氣象服務?會議提出,要推動全省完成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修訂,健全氣象預警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氣象災害風險。加強預警靶向發布能力建設,開展遞進式預警服務行動,高質高效做好防汛抗旱、地災防御、森林防火、抗震救災、重大活動等氣象保障服務。并利用應急廣播等手段,提升偏遠農村、山區、牧區的預警信息覆蓋率。
此外,還要積極拓展“氣象+”服務。強化與應急、水利、自然資源、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文化旅游等部門聯動,加強信息共享和聯防聯動。推進氣象服務由信息咨詢服務向工程技術服務拓展。推進省級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優化提升試點、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等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應用。同時,開展氣候變化影響和碳排放核算評估專題研究。開展青藏高原第四次科考試驗和青藏高原等生態敏感區氣候變化監測評估。推進風光水資源監測評估,推動氣候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工程和區域發展建設等氣候可行性論證。加快推動“播雨”行動計劃在川落地,組織實施西南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