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寇敏芳 闞瑩瑩 陳碧紅 制圖 楊璐嘉
政策要點
● 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產業創新體系建設,梯度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
● 支持制造強省重大工程建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
● 開展重大產業化項目招引專項行動,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在川新注冊中國區總部、企業(集團)總部和銷售、結算、財務等功能性總部,綜合考慮經濟貢獻等因素,給予其在川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安排1億元資金實施大院大所成果轉化“聚源興川”行動,推動中央在川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
● 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建設15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 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提高種糧大戶補助標準,成都平原地區提高到90元/畝、丘陵山地高原區提高到100元/畝

權威解讀
2月,成都龍潭工業園區持續“上新”,又有兩家精密科技企業入駐。作為西部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園區,通過招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已集聚研發、生產、市場相關企業2600多家,推動“四川造”機器人產業向服務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領域拓展。
機器人產業加速聚集,是四川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日,省政府印發《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包含十個方面36條政策措施(下稱“36條”)。其中有6條政策措施對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進行了專門部署,包括實施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計劃、支持制造強省重大工程建設、開展重大產業化項目招引專項行動、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等6個方面。
重點產業“重”在哪里?如何推動政策落地落實?川觀新聞記者邀請相關負責人進行解讀。
重點在哪里?
三產協同發力,重在補短板提質量
記者梳理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6條措施發現,產業方向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從范圍上,基本覆蓋了一、二、三產業,也體現了四川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高級經濟師魯榮東看來,政策措施的導向明確,廣覆蓋,針對性強。

具體來看,制造業著墨最多,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6條政策措施中,4條都涉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關內容。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分析,這與我省正在大力實施的制造強省戰略相契合。工業是現代經濟的基礎,省委明確提出以工業為主擎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四川來說,雖然已經建立了齊全的工業門類和雄厚的產業基礎,但產業體系不優的問題仍然突出。
政策措施重在補短板。針對我省龍頭領軍企業偏少,關鍵核心環節缺失等問題,“36條”明確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產業創新體系建設,梯度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安排專項資金實施“珠峰攀登”行動和“貢嘎培優”計劃,培育領航企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小升規”企業等。
政策措施重在提質。突出創新引領,安排1億元資金實施大院大所成果轉化“聚源興川”行動,推動中央在川大院大所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轉化。
此外,助推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方面,“36條”提出,支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建設15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支持100個省級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四川正加快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36條”中提出了一系列對農田、農業生產相關的補貼標準,守護糧食安全,夯實農業發展的基礎。
如何推動落實?
用好政策“工具箱”,真金白銀支持產業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動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的6條政策,如同升級版政策工具箱。“寶劍”在手,更要練好“劍譜”,舞出“組合劍”,把政策工具用好用精,將政策紅利充分釋放。
推動制造業“強身健體”。“36條”明確,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大工程的建設方案均在制定中,以產業鏈強鏈補鏈工程為例,將圍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能力、培育“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鏈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協同、推動產業鏈高端智能綠色發展等方面制定一攬子支持引導措施。記者梳理發現,各地也因地制宜不斷推出細化政策,其中成都提出將聚焦重點產業鏈培育一批技術轉移機構、技術經紀人,對新引進或新認定的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

推動服務業發展升級。記者注意到,“36條”中提出建設15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這一內容是首次提出。”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制定相關指標體系,引導符合條件的區域積極申報,并給予示范區域資金支持。此外,為支持我省中小微服務業企業快速成長,努力破解中小微服務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省已開展“服保貸”試點,去年省財政共安排資金4000萬元補充風險資金池。上述負責人介紹,今年還將加大“服保貸”宣傳力度,加大金融助企紓困力度。
真金白銀“滴灌”,激發農業生產積極性。“種糧補貼又要漲了!”廣漢市連山鎮種糧大戶廖興華驚喜地發現,種糧大戶的補助標準提升了,“36條”明確,將成都平原地區提高到90元/畝、丘陵山地高原區提高到100元/畝。“不到兩年時間,補貼又漲了10元。” 對于承包了2700畝地種糧的廖興華來說,種糧已經成了一門越來越有奔頭的職業。如果說真金白銀的補貼直接提振了大戶“多種糧”的信心,那么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差異化補助則激發了大戶“種好糧”的動力。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將在今后分類分區制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同時,實施差異化補助政策,穩定平原地區建設補助標準,提高對丘陵山地高原區的補助標準。

招引大“塊頭”,提升產業競爭力。目前全省重點產業項目中,招商引資項目占比近9成。“政策措施突出鼓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鼓勵發展總部經濟的鮮明導向。”省經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跟以往的政策內容相比,此次“真金白銀”直接量化更為明確,下一步將細化政策標準,讓獎勵資金盡快落實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