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構建促進文旅消費長效機制

  讓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今年春節,四川文旅迎來“開門紅”,接待游客人次全國第一。“文旅消費正迎來快速回暖的蓬勃熱情。”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節日出游消費的快速釋放,如何繼續發揮好四川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持續吸引和撬動外來消費成為關鍵。此次出臺的“36條”提出,“支持地方發放文旅消費券、體育消費券”“推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滑雪旅游度假地等新業態園區(基地)建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打造文化和旅游網紅打卡地”等,究竟有哪些新的考量?

  “支持地方發放消費券,不僅僅是財政資金給予支持,更多是引導社會聯動發放文旅消費券,提高文旅惠民消費支持力度。”該負責人解讀說,剛剛過去的春節,全省文旅系統上下聯動并聯動媒體、金融機構、大數據平臺等多家協辦單位共同參與,推出“安逸四川新體驗”活動,將消費券發放與文旅網紅打卡地推介相結合,以“財政+市場”方式,線上線下發放搶購券、消費券、抵扣券等春節“大禮包”累計超過7400萬元,其中南充、宜賓等多地發放消費券力度均為“史上最大”,有效刺激帶動了文旅消費熱情。

  對此,該負責人介紹,“36條”在促進旅游消費方面,將更加強調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指導和資金支持力度,著力建立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長效機制。同時,以創新求突破,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產品創新、場景創新、業態創新,探索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新模式。

  “文旅消費具有很強的淡旺季之別,但積累了三年的消費熱情或許今年將得到持續釋放,希望通過系列舉措推動,讓文旅消費更加熱起來、火起來。”該負責人說。

  具體來看,比如圍繞持續優化產品供給,將支持培育冰雪陽光、潮玩景區、視藝空間、嗨趣運動、天府手造、舌尖美味、精彩演藝、品味酒店(民宿)、精致露營、夜間嘉年華、國風古鎮等文化和旅游消費新場景(網紅打卡地),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互動式體驗的文旅消費場景,促進傳統消費場景提質增效。再比如,圍繞支持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新業態(消費體驗新基地),將積極發展產業融合度高、品牌影響力大和示范帶動作用強的旅游消費新業態,支持鼓勵文化旅游與農業、工業、商務、體育、中醫藥、天文、教育等領域相加相融、協同發展,推動旅游消費業態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品質化升級發展。

  此外,針對體育消費、戶外運動消費,“36條”還提出繼續推廣“體育貸”。對此,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著力破解中小體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21年7月,省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與合作金融機構共同出資形成針對體育企業的風險補償資金池,對貸款損失風險進行分擔,并對企業融資成本予以補助。去年“體育貸”合作銀行共計向全省21家體育企業發放貸款41筆,累計貸款金額10134.43萬元。今年,該政策將持續深入實施,預計實現“體育貸”投放2億元,惠及體育企業超過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