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敏
2023年春節在旅游業的強勁復蘇中圓滿落幕,鄉村旅游再次成為出游焦點之一。疫情三年里,鄉村旅游這一“說走就走”的旅行方式備受關注,成為推動全省旅游市場恢復提振的排頭兵。
四川的安逸閑適氛圍,孕育出了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富集的農業資源、濃郁的農耕文化、多樣的自然景觀等,是我省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鄉村旅游的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單一化等問題,制約著我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旅游,則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新時代,鄉村旅游亟需提質發展。2023 年及未來一段時期,我省鄉村旅游發展著力點在哪兒?如何提質鄉村旅游?日前,記者采訪到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有關負責人,結合去年底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四川省鄉村旅游提升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簡稱《方案》),暢談新的一年里,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謀劃新舉措。
從觀光向度假轉型
每年發布不少于10個天府度假鄉村
鄉村旅游,是指位于鄉村,以農村生態、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為主要核心吸引物,滿足游客在鄉村觀光、休閑、度假、養生以及鄉村體驗需要的一種旅游形式。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成都城西誕生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徐家大院開始,經歷近40年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四川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郫都區戰旗村呂家院子。郫都區委宣傳部
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我省打造鄉村景點1363處,其中A級旅游景區462個,約占全省A級旅游景區總數的53.9%,培育鄉村旅游重點村鎮320個,創建天府旅游名鎮60個、名村60個,55個村鎮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錄。
“根據第三方數據測算統計,2022年全省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總收入已恢復至疫前水平。”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一級調研員馬文清講道,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鄉村旅游已經成為了大眾重要的旅游方式。與此同時,人們不再滿足于“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更注重到鄉村體驗綠色生態的旅游產品,享受原汁原味的鄉村文化,從以觀光為主的視覺體驗向以休閑度假為目的的深度體驗轉變,已經成為新時代鄉村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為進一步提升我省鄉村旅游產品供給質量和服務管理水平,《方案》應運而生。
《方案》以推動度假鄉村建設為總牽引,通過供需兩端發力,不斷推動我省鄉村旅游從觀光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型發展,力爭將我省建設成為獨具四川特色的全國知名鄉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鄉村旅游年度接待游客達4.2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3800億元,直接帶動100萬以上農民實現就地就業。
按照《方案》,我省接下來將重點實施度假鄉村培育、產品供給提質、鄉村好物建設、公共服務優化、服務管理提升、市場主體壯大、宣傳營銷創新、旅游人才培養八大行動計劃,落實26項具體重點工作。
其中關于度假鄉村培育,馬文清透露,今年計劃出臺《天府度假鄉村實施導則》,運用全省文旅資源大普查成果,開展資源基礎性評價,分年度將具備度假旅游培育潛力的鄉村納入天府度假鄉村培育目錄。推動實施“天府度假鄉村”計劃,鼓勵和引導各地培育發展鄉村度假業態,因地制宜打造城郊休閑、文化體驗、田園康養、避暑御寒、戶外運動等主題特色鮮明的鄉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自今年起,我省將以天府旅游名鎮名村、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為重點,選擇培育一批“天府度假鄉村”,每年發布不少于10個。通過3年努力,力爭構建形成環成都城郊度假、川南田園康養、川東北森林康養、川西北文化體驗、攀西陽光康養“五大”鄉村旅游經濟帶。
豐富產品供給
“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提質
要讓游客留下來、住得好、玩得開心,考驗著當地旅游產品供給質量和水平。我省將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開展產品供給提質行動。
圍繞“吃”,將實施鄉村旅游餐飲提升計劃,鼓勵和引導各地深入挖掘川菜文化內涵,創新開發具有地方風味的鄉村旅游美食菜品,培育一批天府鄉村特色美食店、美食村;提升從業人員烹飪技藝,培養一批鄉村旅游廚師,打造鄉村“川菜大師傅”文化品牌。到2025年,推出50條鄉村旅游美食精品線路。
圍繞“住”,將實施天府鄉村精品旅游民宿培育計劃,鼓勵和引導各地大力發展鄉村民宿,提升鄉村民宿品質,打造一批有文化、有特色、有品位的等級旅游民宿,創建一批天府旅游名宿。鼓勵和引導鄉村民宿集群化發展,打造一批鄉村民宿集聚區。鼓勵和引導鄉村民宿品牌化發展,培育一批具有區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品牌。
此外,馬文清講道,還需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以豐富的旅游業態,讓游人來了留得住。

北川石椅羌寨。羅勝利/攝
要推動鄉村特色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開發果蔬采摘、農事體驗、森林康養、科普研學、醫藥養生、戶外運動、數字演藝、VR體驗等深度體驗業態。同時,要深化文旅融合,開發民俗風情體驗、農耕文化體驗、非遺體驗和旅游演藝、實景演出等沉浸式、交互式體驗項目,打造一批主客共享、彰顯巴蜀風韻的“鄉愁”文化旅游產品。
不僅如此,要創新鄉村旅游“夜經濟”,因地制宜開發夜間消費產品和服務,提高過夜率和駐游時長。
優化公共配套服務
打造鄉村旅游流動風景線
旅游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沿途的田園風光、森林、人文景觀都是風景。圍繞當前以自駕游為主要出行方式的鄉村旅游,推動交旅融合是其發展的又一趨勢和重點。
按照《方案》,在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部門的聯合推動下,將把沿線旅游道路建設與旅游游憩、景觀功能、生態保護等有機結合。
馬文清介紹,具體而言,包括美化提升道路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合理布局游步道、騎行道、登山步道、服務驛站、觀景平臺、房車營地、露營地、旅游廁所和餐飲、住宿、購物等旅游服務設施,以及加油、充電、維修等汽車保障服務設施,鼓勵利用網絡、廣播、無線電、電子屏等實時發布交通狀況、氣象氣候狀況、自然災害預警和旅游宣傳推廣等信息,為游客自駕出行提供更加溫馨的服務。

萬源市鄉村景致。萬源市文體旅局供圖
通過將沿線景區景點、名鎮名村、特色村寨、傳統村落等串珠成鏈,打造鄉村旅游流動風景線。據介紹,今年,我省將制定“天府鄉村風景旅游道”遴選條件,同時會同交通運輸部門開展首批遴選工作。計劃到2025年,全省推出100條“天府鄉村風景旅游道”。
此外,推動鄉村智慧旅游建設。通過制定《四川省鄉村智慧旅游實施導則》,結合數字鄉村建設,采取“試點示范、分批推進”的方式,計劃從今年起,每年選擇條件較好的2個鎮(鄉)、2個村開展鄉村智慧旅游建設試點,示范推動互聯網、物聯網、5G等信息技術在鄉村旅游領域廣泛運用,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服務管理水平。
在壯大鄉村旅游市場主體上,《方案》還提到,鼓勵各地村集體經濟組織、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下鄉返鄉創業人才依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鼓勵鄉村旅游合作社與其他合作社開展跨類型、跨區域合作,提升鄉村旅游合作社專業化服務和規模化經營水平。到2025年,培育鄉村旅游合作社2000家以上,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