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鏈延鏈開拓“新賽道”
2月18日,川觀新聞記者走進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智慧工廠,機械臂伸縮旋轉,300多臺機器人有序協作,激光焊接高速運轉。在這里,沖壓完成一套汽車部件僅需5秒鐘。
作為重慶民營汽車龍頭企業,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科技型制造企業。近年來,公司主動求變,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依靠技術創新,對產品進行提檔升級。
效率為基,創新為翼,賽力斯實現產銷兩旺。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8萬輛,在業界表現不俗。
這背后同樣是川渝合作的助力。早在2021年12月,乘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東風,賽力斯就在成都布局軟件中心,并招募200多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處理等領域的“高手”,未來兩年計劃員工總數將超過800人。
“成都在電子信息及互聯網技術方面有突出優勢,重慶在整車制造方面有技術和經驗。我們整合兩地長處,培育更強的軟件技術隊伍,提升產品競爭力。”賽力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川渝兩地汽車產業鏈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正是在川渝汽車產業鏈深度協作下,才誕生了長安深藍SL03、阿維塔11和賽力斯問界M7等高水準汽車產品,推動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川渝兩地汽車產業在布局和技術上的融合,如今正呈現出一系列令人驚喜的新變化。
長安汽車每年有多款智能化新能源車型上市,急需加強與四川在軟件技術方面補鏈延鏈。高麗蓉介紹,長安汽車將與四川宜賓寧德時代在電池技術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也希望與更多的四川汽車制造商開展更緊密的合作,為長安汽車的自動駕駛業務提供更多的軟件服務,“因為四川有明顯的人才優勢?!?/p>
川渝汽車產業融合之路走深走實,一些關鍵領域平臺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年,川渝兩地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聯手打造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三大應用場景,作為支撐兩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今年2月9日,蜀道集團成渝電走廊充換電重卡項目首發,首批3個充換電站——成渝高速資中停車區充換電站(兩側停車區各1個)、成都龍泉民生物流園充換電站投運。全國首條高速公路充換電走廊首批充換電站的投運,意味著成渝間汽車物流經高速公路運輸,選用新能源車輛不再被充電難題困擾,將進一步推進降本增效、節能降耗,開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新局面。
1月,川渝兩地經信部門聯合舉辦了“數字賦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先進產業集群建設”城市機會清單發布對接會,聚焦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三大產業發布293條供需信息,釋放總投資機遇超540億元,川渝將緊密協作,進一步提升汽車產業發展能級,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極核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