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
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
(2023—2025年)
編者按:
2019年2月19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發改規劃〔2019〕328號)印發,提出要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202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成都都市圈的決策部署,按照分階段實施思路,2020—2022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起步期,三年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不斷提速,成都都市圈建設實現了夯基壘臺。
黨的二十大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四川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要求建強現代化成都都市圈,深入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加快建設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級產業生態圈和公共服務均衡共享優質生活圈。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更高質量推進成都都市圈建設,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召開了第六次會議,對同城化發展成長期(2023—2025年)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審議通過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聚焦縱深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圍繞增強成德眉資區域“現代產業協作引領、創新資源集聚轉化、改革系統集成和內陸開放門戶、人口綜合承載服務”四大功能,明確了同城化發展成長期的工作思路、行動目標,確立了八個方面26個領域的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確定了同城化發展成長期的總體思路: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認真落實《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為動力,以政企“雙輪驅動”為路徑,以重大項目為支撐,持續深化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全面推進國土空間布局優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創新協同產業協作、對外開放協同共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
《行動計劃》明確了同城化發展成長期總體目標:到2025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東部發達地區水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5%,基本建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作、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
圍繞總體目標,《行動計劃》提出要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爭取實現成德眉資區域四個方面的功能提升:
一是現代產業協作引領功能穩步提升。到2025年,培育形成2個萬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和若干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至45%左右。
二是創新資源集聚轉化功能穩步提升。到2025年,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區域科技服務業實現極大發展,區域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3.3%,萬人高價值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8件。
三是改革系統集成和內陸開放門戶功能穩步提升。到2025年,國際門戶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成資協同開放走廊建設取得突破,區域進出口總額突破1.3萬億元。
四是人口綜合承載服務功能穩步提升。到2025年,人均預期壽命力爭達到80歲以上,跨界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重點河流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滿足程度達90%以上。
圍繞總體思路和行動目標,《行動計劃》確定了八個方面26個領域的重點任務:
一是要合力優化都市圈發展布局。圍繞健全成都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管控體系,要共同編制、聯合報批成都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圍繞加快構建“兩軸”,要夯實成渝發展、成德眉發展軸主軸,推動成資協同開放走廊、天府大道科創走廊沿線各功能組團融合發展。圍繞加快打造“三帶”,要共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圍繞充分發揮縣域單元主體作用,要深入推進成德眉資毗鄰區縣交界地帶融合發展。
二是要健全基礎設施同城同網體系。圍繞實施內聯外暢交通網絡提升工程,要加力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建設市域鐵路成資線、成眉線,開工建設成德線,暢通成都都市圈公路網,持續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同城化水平。圍繞實施電力保障供給能力提升工程,要合力提升成都都市圈自供電能力。圍繞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保護利用工程,要合力推進重大水利設施建設。
三是打造高質量緊密型創新共同體。圍繞實施創新資源共聚共享工程,要完善創新平臺共建共享機制,共建技術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圍繞實施創新成果協同轉化工程,要合力建設天府大道科創走廊,建好成德、成眉、成資協同創新中心。圍繞實施一流創新生態環境營造工程,要提升科技金融服務同城化水平,強化科技創新投入政策協同,協同開展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
四是共建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圍繞實施制造業跨區域建圈強鏈工程,要共建產業合作園區,探索“總部+基地”“研發+制造”產業互動模式。圍繞實施現代服務業新高地共建工程,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增強成都都市圈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水平,深化同城化商貿合作。圍繞實施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打造工程,要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深化成都都市圈“米袋子”“菜籃子”建設。
五是構建立體開放合作格局。圍繞實施高能級開放平臺共建共享工程,要積極融入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建設,共建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提升成都空港等保稅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圍繞實施對外開放水平抱團提升工程,要探索共建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體系,做大做強重大展會品牌。
六是促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圍繞實施教育發展共同體打造工程,要促進教育資源和學校治理共建共享,共建教育國際交流平臺。圍繞實施醫療協作共同體打造工程,要協同構建重大傳染病醫療救治網絡,深化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圍繞實施文體事業共同發展工程,要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成都都市圈居民同等開放,聯合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圍繞實施社會保障服務共同體打造工程,要深化社保醫保服務同城化,推動住房公積金政策同城、業務統一、信息共享。圍繞實施安全韌性共同體打造工程,要健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構建應急協同聯動體系。
七是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圍繞實施綠色生態本底共筑工程,要協同打造成都都市圈生態綠心,共建綠道網絡體系。圍繞實施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深化工程,要健全涉氣污染防治交叉檢查及聯合執法機制,健全流域聯防共治體系。圍繞實施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工程,要共同落實“雙碳”戰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八是深化同城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圍繞實施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攻堅工程,要推進公共資源跨區域、跨層級、跨平臺交易,協同保障同城化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圍繞實施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攻堅工程,要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同城化無差別”受理,推動公共數據金融共享應用和信用成都都市圈建設。圍繞實施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建設攻堅工程,要打造凱淮(凱州新城—淮州新城)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共建環三岔湖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設成都天府臨空經濟區。
為確保《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將強化組織協調、實施推進、政策支持、督導評估、社會參與進行全方位保障。
最后,突出以項目為支撐抓好《三年行動計劃》落實,確定了計劃協同推進的197項重大項目事項,項目計劃總投資8169.9億元。同時,按照“清單制+責任制”分年度項目化推進方式,2023年計劃實施147個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超1200億元。
一圖帶你讀懂《行動計劃》↓↓↓
![](http://n.sinaimg.cn/sc/crawl/567/w550h10417/20230219/0000-29d8467085630ead09f075b307f43a8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