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高敬 史曉露 伍力
政策要點
●清理和廢止涉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市場準入限制和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開展拖欠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賬款、涉企收費專項整治。
●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目錄管理,制定完善中介服務規范和標準。在工程建設、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領域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分級標準,實行分級分類監管。
●依托省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投訴處理機制。全面落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供給機制,實施重點項目法律服務“1+1”專項行動。
●推行“一目錄五清單”(分類檢查目錄和“不予、免予、減輕、從輕、從重”處罰五張清單)精準高效監管執法,規范行政裁量權,常態化開展人民群眾最不滿意行政執法問題整改活動。
●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統籌建好“一網通辦”“一網監管”“一網公開”“一網協同”專區。推出100個事項“秒批秒辦”、100個事項“一證一照辦”、100個事項“掌上辦”、50個事項“零材料辦”、50個事項“省內通辦”,對已上線的“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進行優化調整。
●推廣電子證照應用,實現省內自建系統簽發的高頻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和“免提交”。建成全省統一的“電子證明超市”,梳理發布無犯罪證明、戶籍證明等高頻電子證明清單。
●在投資、科技、交通等20個行業領域開展“一網通辦”示范工程創建,實施市場主體遷移“無障礙一次辦”改革,全面推廣應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數字審圖、多測合一、聯合驗收、中介服務和水電氣報裝等輔線模塊。
權威解讀
2月1日,四川省市場監管領域“雙不”新規正式施行,以清單形式明確了11類163個事項不予行政處罰和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市場監管領域部分違法行為,這是我省推進完善市場監管包容審慎監管體系,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創新舉措。
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穩住經濟大盤的內在要求,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省政府近日印發的《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個方面36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36條”)中,就提到了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從市場主體的需求出發,四川如何通過改革舉措,破解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記者請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權威解讀。
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
讓市場主體安心放心舒心發展
“多年來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營商環境給企業家與企業帶來的安心、機遇與發展,政企之間良性互動,溝通更順暢,必然會提高企業創新發展的動力。”2月17日,在全省政法系統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座談會上,作為應邀出席的28家企業家代表之一,四川錦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當下要做的,就是合規、合法、守法地抓住快速發展的機遇與契機,凝心聚力謀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36條”明確,全面落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供給機制,實施重點項目法律服務“1+1”專項行動。此次會議也特別強調,全省政法機關、行業主管部門和市場主體要同心同向同行,共同努力、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竭力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讓市場主體安心、放心、舒心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離不開精準高效監管執法,規范行政裁量權。“36條”明確,推行“一目錄五清單”(分類檢查目錄和“不予、免予、減輕、從輕、從重”處罰五張清單),常態化開展人民群眾最不滿意行政執法問題整改活動。對此,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在涉企領域推行“一目錄五清單”精準高效監管執法,還將完善行政執法及執法監督制度體系,修訂四川省規范行政裁量權規定,同時圍繞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組織開展行政執法評議通報,強化行政執法責任追究,把深化問責作為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和重點抓手,實現問責常態化。
監管與服務兩個輪子一起轉,營造活而有序的市場環境,省市場監管局明確提出了下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便捷高效的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全方位助力高質量發展。而統一登記審查標準,實現企業“歇業登記一件事”,實現市場主體遷移“無障礙一次辦”;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積極穩妥開展第三方評估;出臺民營經濟營商環境提升行動具體方案等一系列舉措也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的橋梁和紐帶,今年要繼續把黨和政府的愛護支持傳遞好,把惠企紓困政策傳播好、解讀好,幫助民營企業用好用足享受好政策。”省工商聯主席唐燕表示,省工商聯將繼續參與辦好省委統戰部長與民營企業家溝通協商“面對面”+“鍵對鍵”活動,還將加強與市州與部門聯動協作,實施優強民營企業倍增計劃、民營企業開放發展計劃,助力雁陣培育、貢嘎培優、專精特新等行動,加快培育更多一流企業。
數字賦能
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線上申請,兩天就可以拿到營業執照!”近日,樂山的楊女士一邊與股東商量公司的業務具體如何開展,一邊在四川政務服務網申請注冊企業開辦,很快,營業執照就已經捧在手上了。
100個事項“秒批秒辦”、100個事項“一證一照辦”、100個事項“掌上辦”、50個事項“零材料辦”、50個事項“省內通辦”……記者在“36條”里找到了楊女士想要的答案——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相關事項幾乎覆蓋了企業開辦、用工招聘、繳費納稅、生產經營、破產注銷等生產經營全生命周期的各個場景。
“今年,我們還將在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工作體系基礎上,推進省內自建系統簽發的高頻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和‘免提交’,重構企業開辦、企業簡易注銷、員工錄用等業務的辦事流程,促進企業業務辦理減材料、減環節。”省大數據中心政務服務推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網通辦”工作部署開展以來,我省“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但對照企業群眾辦事新需求,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為鞏固和擴大改革成果,確保政務服務工作取得實效,本月,省大數據中心啟動了對已上線的一件事一次辦、秒批秒辦、一證一照辦等事項的“回頭看”。
12345熱線是政府與企業的“連心橋”。2月17日召開的全省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座談會,著重部署了組建“企業訴求提速處置專班”,探索“12345+幫辦代辦”“12345+網格員”“12345+紀檢監察”機制,提高川渝兩地12345熱線涉企咨詢和投訴問題解決率等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工作。
12345熱線不但是便民利企熱線,也是傾聽群眾呼聲的重要渠道。據統計,截至2月16日,12345熱線在2023年已接通全省關于營商環境工單9.4萬個,平均每天接聽2000多個來電。其中,辦理營業執照、下載公司章程、獲得創業扶持補貼等企業開辦的相關問題成為熱門。“我們將以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完善12345熱線知識庫,多措并舉地提升線上政務服務能力,兌現優化營商環境的鄭重承諾。”省大數據中心政務服務推進處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