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有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條視頻,地址顯示四川瀘州某地,一個煙囪內冒出數十米高的火焰,看起來頗有些嚇人,還配上了文字“火,旺不旺”。不少網友表示不解:“為什么煙囪要噴火,第一次見”“這是失火了嗎?”還有網友開玩笑表示:“這是流浪地球引擎,亞洲瀘州發動機?!?/p>
![](http://n.sinaimg.cn/sc/crawl/142/w550h1192/20230226/8638-e6e58cfacc8e3e6df289cd4b20622b18.jpg)
25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就此事采訪了瀘州市消防救援支隊。該支隊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該煙囪噴火并非火災:“那是頁巖氣正常排氣,是沒有危險的?!敝劣陧搸r氣開采時為何要向外排氣并冒出火焰一事,他建議咨詢頁巖氣開采方。隨后,記者多次聯系瀘州頁巖氣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四川頁巖氣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記者搜索發現,去年8月22日,認證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地質地球研究所”發表過文章《自然的饋贈——頁巖氣》,解釋了頁巖氣的產生過程——頁巖中的有機質,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通過腐殖化轉變為干酪根,即石油和天然氣先驅,是一種極為復雜的高分子化合物,再熱降解和二次裂解,生成甲烷氣體(CH4),也就是頁巖氣,和石油開采時一樣,頁巖氣開采時“噴火”這個過程的專業術語叫做“放空燃燒”,也就是視頻中出現的那種情況。
25日下午,上游新聞記者聯系到了涪陵頁巖氣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主任王彥,王主任介紹了“放空燃燒”的原理,“開采頁巖氣時,在脫水過程中,管道和容器中有一些殘留的氣體,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就需要單獨立一根管線,豎在山頂上,像長明燈一樣,把管道中剩余的、不能收集的殘留氣體放空燃燒掉,它就變成水了,避免污染?!?/p>
王主任補充表示,“現在我們涪陵頁巖氣田已經更新了工藝,正在逐步取消(放空燃燒)那些裝置,比如主燃燒塔已經取消掉了。以前無法采集或者很難采集的殘留氣體都收集起來了,一年就能多收集數十萬方頁巖氣?!?/p>
上游新聞記者 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