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的森林火險

  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木里縣境內發生大面積森林火災,30位救火英雄在這場火災中壯烈犧牲,其中27名消防員被追記一等功,11人被追認為共產黨員,3名干部被評定為烈士。2020年3月30日15時35分許,涼山州西昌市經久鄉和安哈鎮交界的皮家山山脊處發生森林火災,在救援過程中因火場風向突變、風力陡增,致使參與火災撲救的19人犧牲、3人受傷。

  森林火災之險,由此可見。

  森林火災如何撲救?首先必須回答的就是為什么森林容易起火,四川攀西高原為何成為我國森林火災的高發區?

  公開資料顯示,涼山州是我國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地區之一,西昌雖然作為涼山州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森林覆蓋率也高達近49%,冬春季節日照充足,春季氣候尤其干燥,每年2月到4月期間,攀西地區森林草原火險預警長期維持在橙色以上級別。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森林防火教研室主任白夜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四川涼山地區大部分是原始林區,植被以油脂含量豐富的云南松和高山松為主。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枯枝落葉積累后形成地面腐殖層較厚,灌木、易燃草本交錯復雜,燃燒條件極為有利,“西昌只是整個攀西高原的一個典型個例,幾乎整個攀西都是這樣充滿了油脂的森林。”

  2020年3月31日發生森林火災的西昌市柳樹樁區域林管站工作人員張運向上游新聞記者表示,森林防火最大的難題就是易燃的森林,“我們這里主要樹種是云南松,松節油含量高,燃點低,尤其是最近天氣干燥,遇到火星就有可能燃燒。”張運表示,森林地面植被長期堆積后容易發生腐爛,更危險的是腐爛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可燃氣體,一旦遭遇明火,將會短時間內出現火勢快速蔓延現象,甚至出現極端現象爆燃。

  有了充滿油脂的可燃物,攀西高原獨特的氣候特點也成為了多發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因。白夜分析說,從氣候學來講,攀西地區大部分區域屬于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特殊季節受焚風效應影響,“不僅風大,而且溫度高,天干物燥風大之下起火再正常不過了”,風助火勢之下,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波認為,受到大氣候的影響,一旦發生森林火災,火場的風向突變現象時有發生,火災風向突變存在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當風向變化時,就會將林木燃燒時形成的濃煙吹向消防人員,煙塵會快速籠罩一大片區域。”劉波說,一旦濃煙導致撲救隊員窒息,就十分危險,風助火勢大大提升了森林火災的危險性。

 ▲工作人員在實施“計劃燒除”點火作業。圖片來源/四川省林草局 ▲工作人員在實施“計劃燒除”點火作業。圖片來源/四川省林草局

  背水一戰防大火

  2019、2020年連續兩年因為森林火災造成悲劇之后,四川省和涼山州兩級政府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首先運轉起來的是行政系統。西昌“3.30”森林大火調查報告認為,涼山州及西昌市存在貫徹落實部署要求不及時、不到位,火災發生后初期處置不規范,因準備不足、倉促上陣、應對乏力,個別干部失職、失責,特別是指令傳達不及時、不準確、不順暢,致使火災撲救統籌協調不到位,以致發生撲火人員重大傷亡的慘痛事件。作為應對措施,整個涼山州乃至四川省的行政系統都運轉了起來。

  四川省林草局一位中層干部向上游新聞記者回憶說,2020年西昌“3.30”發生之后,2020年到2021年的整個冬春季“森林防火”就成為了整個四川林草系統的關鍵詞,省級機關中出現了除維持機關運作的人員外全員下沉督導防火的現象,人員派出到了高火險地區的每一個縣鄉。普通民眾是否知曉森林防火的應知應會要點?防火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森林防火還有哪些短板?這些都是省級督查組工作的重點。

  除了省級部門的督導,涼山當地的公務員們更是面臨巨大的壓力。唐瀟(化名)是涼山州級機關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其日常工作內容與防火管理乃至林業都毫不沾邊。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的2、3、4月,他的辦公室都在大小涼山的樹林中,蹲點防火24小時值班狀態,“確保每個山頭都有干部協助開展巡山,每個墳頭都有干部進行監管,每片林牧區都有干部蹲守值守。”

  唐瀟說,前兩年整個涼山州從上到下都投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中,防火成為了與防疫、經濟工作并駕齊驅的重點工作之一,“(森林火災危險源)能管的不能管的,現在都管起來了,非人為火源都在盡量控制。”

  一線干部對于森林火災的思想認識提升之后,如何有效防控森林火災也是一個技術性難題,而防火通道建設則是“技防”的重中之重。2020年以來,四川全省特別是火險高發區涼山州、攀枝花市等地相繼建成投用了一大批防火設施,其中包括生態防火工程、林火阻隔系統、防火通道、“兩點一哨”以及水滅火設施等。

  四川森林防火基礎設施中的重點項目“防火通道”,原本是為撲滅火情提供暢通便利的救援通道,其周圍的隔離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阻隔或延緩火勢的蔓延。但四川省級相關部門發現,在省內個別地方,防火通道的建設由于缺乏統一標準和維護,常常陷入“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6日舉行的四川森林草原防火暨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議上就特別提到了科學開展防火道路建設工作。會議決定,今年四川將盡快出臺防火通道建設通知,明確建設標準、規范建設程序,全省各地要弄清森林資源種類和分布、防火等級、火災發生規律等情況。

  涼山州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防火期以來,涼山全州已完成維修防火通道2.2萬余公里,新建防火通道3500余公里,完成蓄水設施維修1.2萬余處,新建7400余口,完成“兩點一哨”維修維護613處,新建74處。

  除了防火通道建設,完善消防用水項目也是重點之一。長期以來,受限于地形條件和基礎設施水平,四川多個高火險地區的以水滅火網絡并不完善。前述防火工作會決定,下一步四川全省將在有條件的國有林場林區、自然保護地以及火災易發多發地區,積極建設蓄水池、攔水壩、消防井等設施,推動高火險區鄉鎮、村(社區)和國有林草單位立足實際,配足備齊水泵水帶,逐步實現重點林區以水滅火網絡全覆蓋。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直言,由于前期欠賬太多,森林防火設施積累的問題并非短期可以改變,“部分防火設施缺乏管護,實際使用效果不夠理想,還有部分防火設施缺少統一的建設標準,落地效果參差不齊。”

  省級督導組發現的問題,還有視頻監控系統。24小時運行的視頻監控設備,是火情監測預警信息系統最靈敏的“觸角”,是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重要技術支撐。近年來,修建防火塔配備視頻監控設備,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地方林草部門的投資項目。今年1月,四川省林草局的包縣督導組在甘孜州白玉縣金沙鄉等5個防火瞭望塔發現,當地安裝到位的視頻監控處于停機狀態,隨后又在該縣5個瞭望塔發現了類似情況。

  白玉縣當地工作人員提出,由于森林防火經費保障不足,視頻監控服務難以為繼才導致了投入巨資建設的視頻監控成為“擺設”。省級督導組也不得不提出備用方案,一方面要求合理統籌防火項目資金,對接相關服務機構做好視頻監控服務保障;同時做好人工巡護頻次,落實專人負責瞭望塔火情監測值守,人工代替視頻進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