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西昌市區因計劃燒除遭遇嚴重空氣污染。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2023年1月2日,西昌市區因計劃燒除遭遇嚴重空氣污染。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防火和空氣質量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1月31日,一向以陽光燦爛在西部地區聞名的西昌遭遇了“霧霾”的襲擊。當地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圖片稱,西昌的天空被“一層灰蒙蒙的灰塵籠罩”,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當地空氣質量污染指數一度達到重度污染。涼山州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向上游新聞記者確認,當時出現的嚴重空氣污染是森林草原防火計劃燒除所致。

  2019年、2020年接連兩年發生森林火災后,有林業專家接受上游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認為,當地應該推動提前“計劃燒除”,降低火災火險。原林業部1995年6月發布的《東北、內蒙古林區營林用火技術規程》中,對“計劃燒除”這一概念進行了界定:在經營和保護森林中,通過控制火強度,在規定的范圍內,燒除林區積累的可燃物,達到預防森林火災、控制森林病蟲鼠害等多種目的的科學用火。

  “計劃燒除,是不得不做的必選題。”四川省林業部門一位退休學者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包括涼山州在內的四川多個地市,因為近年來森林保護工作的落實不到位,林下可燃物載量已經達到或超過國際公認的易發生重大森林火災臨界值,“如果不在氣溫低、風力較小的時節搞計劃燒除,那么到了天干物燥的月份再起火就是很不容易控制的,計劃燒除十分有必要。”

  2019年以來,涼山、攀枝花等地均開展了計劃燒除,消除了較大的森林火災隱患,但也在生態環境質量上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上游新聞記者2020年到2023年均報道了涼山多縣市因計劃燒除而導致當地空氣質量快速下降至重污染的情況,“逢燒除必污染”成為了無法回避的難題。

  四川省林草局在回應政協委員提案時承認,部分地方、部分單位在開展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仍存在責任心不強、技術操作不規范、工作方式簡單粗暴等問題,“例如不按技術規程開展計劃燒除、隨意擴大計劃燒除范圍、以森林防火名義破壞林地、超出防火工作需要砍伐防火隔離帶等”。

  今年春節后,西昌市進行的計劃燒除,讓當地的空氣再次陷入了重污染。1月31日,有西昌當地網友稱,整個邛海瀘山區域都被濃煙所籠罩,整個西昌市區都隱約有一股柴火味道。空氣質量監測顯示,計劃燒除開始后當地空氣質量快速下降,重污染天氣維持了至少24小時以上。

  春節后的這次因計劃燒除帶來的重污染天氣,并非2023年的首次。1月7日,西昌市也出現了重度污染天氣。次日涼山州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就發布了關于計劃燒除督導反饋問題的情況通報,要求從即日起,“全州停止一切計劃燒除作業,全面進行停燒反思整改”。該通報還要求,各開展計劃燒除的縣(市),立即召開計劃燒除工作問題反思會,對照問題、舉一反三,深入查擺各自存在的問題,按照“為什么還未吸取往年的深刻教訓,屢屢重蹈覆轍?為什么燒除計劃事先未報備?為什么不按照計劃和規程組織?為什么只將燒除工作交給村組干部,未派出專人現場監督管理?為什么燒除現場未配備滅火裝備,派出撲火隊伍值守和處置?” 等問題進行反思。

  對于計劃燒除影響空氣質量的投訴,西昌市應急管理局認為,實施計劃燒除“變被動處置為主動預防,是有效減少可燃物載量、提前防范森林火災、阻止森林火災蔓延的必要方法”“嚴格按照計劃燒除規程,科學、安全、有序開展計劃燒除工作。”

  對于影響空氣質量的難題,該回復稱,未來燒除作業嚴格按照“提前設計、規范流程、突出重點、錯峰燒除”以及“六不燒”原則有序開展,提前根據氣象、空氣質量監測情況等因素綜合研判,精準確定燒除時段,嚴控每日開展燒除鄉鎮數量。

  涼山州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士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從2020年開始大規模推廣了計劃燒除,的確在非高風險時期化解了高風險時期的森林火災危險,“很大程度緩解了防火壓力,作用還是很明顯的。”但他認為,未來涼山當地在協調計劃燒除時將花大力氣做到化解森林火險的同時不顯著影響空氣等生態環境,“連續兩年因為燒除都惹出了重污染,森林防火不應該和保護空氣成了矛盾,如何協調也是我們重點努力的方向。”

  “壓力不同于往年。”2月22日,四川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坦言,今年四川全省森林草原防滅火形勢并不樂觀。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氣象部門預測,今年防火期全省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總體偏高;其次各級督導反饋,部分地方基層干部“思想松懈”,最后還發現隱患排查和宣傳教育仍有“死角”。

  2023年春天已經來臨,四川全省再次進入森林草原防火“關鍵期”,確保“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攀西地區的天空不再出現濃煙,是無數人的最大期望和努力方向。

  上游新聞記者 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