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薛劍
如何有效緩解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場館需求?3月2日,在2023年全省群眾體育干部業務培訓班上,四川省體育局明確提出,要在2023年通過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城市金邊銀角建設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
全民健身,先要解決“健身去哪兒”的難題。
根據四川省體育局2022年11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省體育場地27.30萬個,體育場地面積1.73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7平方米。為了進一步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我省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先后出臺《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體育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加大群眾身邊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劃建設。
在此次全省群眾體育干部業務培訓班上,四川省體育局再次明確,將在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上發力,大力推動建設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設施。據悉,我省將通過各級各類的投入,統籌推進建設體育公園、體育健身步道、鄉鎮(街道)健身中心、行政村(社區)健身中心、多功能運動場以及體育服務綜合體等各類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項目的建設,規劃完成2200個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將加快體育公園建設。四川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說,根據2021年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牽頭印發的《關于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四川省體育局及時召開了推進我省體育公園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其目的就是要解決好群眾身邊健身場地的問題,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完成73個體育公園建設基礎目標。在此基礎之上,我省力爭充分挖掘各級體育用地,爭取總量實現200個以上的建設目標。
該負責人表示,省體育局還將積極推動落實在新建小區達到“人均室外場地面積0.3平方米或者人均室內場地面積0.1平方米”的政策性要求,以保證新建小區基本體育公共服務得到滿足。“在既有的舊小區,我們要因地制宜配建、嵌入相應的體育場地設施,來滿足我們既有小區的需求,更好的打造綠色、便捷、安全的全民健身新的活動空間。”
據悉,到“十四五”末,全省各市州本級應建有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公共體育館、一個全民健身中心、一個體育公園、一個公共游泳館;各縣、市、區原則上建有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中心,可選建設公共體育館、游泳館、健身館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滑冰館等;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有一個健身中心和多個運動場,面積不低于2000平方米;每個行政村、社區建有多功能運動場地和建設一個配置有室內、室外健身設施的全民健身中心,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
“我們還將積極引導鼓勵市場主體參與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據介紹,四川出臺了專項金融政策,支持社會主體參與社會體育場館的建設,激發市場活力,充分挖掘城市的金角銀邊、舊廠房、倉庫等潛在的土地資源,以新建或改擴建的形式來搞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補短板工作,不斷增加有效供給,”通過全省各級政府的持續發力,社會資金的資本投入,我們一定能夠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場地設施的健身需求,為健康四川和體育強國建設等目標的實現,奠定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堅實的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