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江蕓涵 攝影 韋維 黃瀟 剪輯 董楠

  2月24日上午8點半,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一到辦公室,立刻聯系學校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何祖鋒來商量工作。吳德從公文包里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交給何祖鋒說,“這220份調查問卷,都是全省各地種糧大戶在農業種植、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建議,一定要好好整理形成報告,對于我們下一步如何幫助解決他們的問題非常重要。”

  近段時間,吳德格外忙碌,一邊忙著深入鄉村振興一線調研,一邊忙著新學期的開學工作。“作為來自農業高校的全國人大代表,身處農業科研和管理一線,我深深感到責任重大,我要努力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拿出‘川農方案’,讓中國碗裝中國糧、裝優質中國好糧。”

  提供人才和智慧支撐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2月中旬,吳德隨在川全國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團一起,走進位于成都新津的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四川農業大學與農博園開展很多合作,在園區早期設計及后續的農業技術支撐等方面,均有教授團隊參與其中。”吳德說,天府農博園是展示“天府糧倉”的田園綜合體,對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發展都起到非常明顯的帶動工作。

  作為農業高校的校長,吳德這兩年的工作都是圍繞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展開。川農大作為四川農業科技排頭兵,相繼啟動2個科技賦能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專項行動,進一步匯聚科技、教育、人才動能,圍繞“作物豐糧、養殖節糧、果蔬補糧、加工促糧、增收穩糧”五大關鍵技術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助力四川農業強省建設。

吳德(右1)在實驗室指導學生做實驗。吳德(右1)在實驗室指導學生做實驗。

  吳德還是生豬養殖和營養學家,他形容他的工作是不僅讓生豬養殖節糧,而且讓豬肉產量更多、味道更好,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經過多年的實踐攻關,吳德帶領團隊研制的精準營養技術讓生豬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每年節糧超過2000萬噸,產肉量增加10%以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從養殖、綜合能力、流通和肉品加工四個方面實現生豬產業的現代化,才能不負‘川豬安天下’的盛譽。”

  推動糧食安全保障立法

  加大投入保障種業健康成長

  今年,吳德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后,更是覺得肩上責任沉甸甸的。“作為新代表,我希望在推動農業立法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將糧食安全工作放到首位,要求“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這讓吳德很振奮:“強調糧食安全,最核心的就是要通過一系列制度體系規范糧食生產的全產業鏈,保證糧食生產充分供給。”

  近期,在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溫江校區,吳德邀請一些法律專家、糧食專家集中在一起,為推進糧食安全保障立法的議案出謀劃策。“我們一定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吳德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涉及糧食安全的內容只散見于農業法、國家安全法等法律中,或是以《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呈現,盡快推動制訂糧食安全保障法,刻不容緩。

吳德(左3)在崇州十萬畝糧油基地調研學校小麥高產示范片情況。吳德(左3)在崇州十萬畝糧油基地調研學校小麥高產示范片情況。

  吳德表示,此次去北京參會,除了關注糧食安全的內容外,他還關心育種基地的建設與保護。“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四川目前的11個國家級育種基地普遍存在機械化程度低、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問題。”吳德希望通過立法,在人才培養、政策扶持上獲得更多的助力,保障整個種業的健康成長,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