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聽了幾位繼任代表的履職經驗交流,我又有了新的收獲和啟發,很及時很受用。”3月2日,新任在川全國人大代表學習會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凌峰航空液壓機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劉忠告訴記者。
![劉忠。圖片由受訪者提供](https://n.sinaimg.cn/sc/transform/134/w550h384/20230303/a7dc-4e5e5c52e2ac8a09dc008e07eb5fddba.jpg)
作為四川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航空工業集團首席技能專家、全國技術能手,劉忠提建議也與他的“匠人”性格一脈相承——為了準備好一份建議,他要“打磨”很久。想法形成后,先聽取周圍相關人員的意見建議,然后認真開展調研,去拜訪專家、去政府相關部門調研座談。5年來,劉忠一共提出10件建議,涉及職業教育體系改革、職業資格制度改革、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創新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和擴大激勵范圍、三星堆申遺等方面,“都是身邊的事兒”。劉忠笑著說,這些年提建議感覺越來越不容易,有時候發現一個線索,還在調研過程中,就得知國家已經在醞釀或準備出臺相關舉措,“動作太快了!后來想明白了,建議還是要提的,說不定能給黨委政府多提供一種思路和解決辦法呢?”
劉忠的“精益求精”也得到了回應。這幾年,他見證了“雙一流”高職院校的誕生,見證了《四川省三星堆遺址保護條例》的出臺,這些變化,讓他對人大代表的身份有了更深的認識。劉忠說這5年來最大的收獲,就是從“專一工”變成了“多能工”,完成了從“小我”到“大我”的成長和提升。剛當選人大代表時,看到了本領域發展過程中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想把這些問題說出來。后來參加了很多調研學習,履職能力逐步提升,視野開闊了,思考問題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比如之前只會呼吁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后來提的建議則會關注政府如何加強人才激勵,關注怎樣促進產業發展,只有產業發展得好,產業工人的待遇才能提高。”
今年,劉忠準備的建議,一件涉及到修改文物保護法。他告訴記者,這些年文創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多、文創產品品類不斷涌現,文創市場亂象也日漸凸顯,一些經營主體惡意搶注文化遺址、博物館和文物形象商標;一些商家直接套用文物形象,生產違背文化傳播初衷、粗制濫造的工藝品等,既損害了文創消費市場口碑,也阻礙了文博產業發展,更影響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為此,他建議文物保護法中增加對文物資源商業開發利用的一些具體規定。另外,他還計劃提出推進四川省職業教育“進企”“下鄉”的建議,他認為,應該讓職業教育走進更加廣闊的天地,走近更需要的人群,走進鄉村,輸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此外,劉忠正在“打磨”的建議,還有加快建設引大濟岷工程、智慧法院檢察院建設等,“議案建議更精細更精準,覆蓋更多行業和領域,是我給接下來履職定下的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