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憂
近日,四川省財政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和化解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工作措施》,亮出嚴格規范管理、強化監督檢查、逗硬懲戒措施的“硬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預防和化解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和財政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金融、文化企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
“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發現一筆就要核實一筆、解決一筆。”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和投資信心,激發民營資本投資活力,為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如何加強預防?
量入為出,項目、采購必須落實資金來源
去年下半年,針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省政協開展了一次監督性調研。調研顯示,反映拖欠款項時間較長且數額較大的,集中在建筑工程、裝備制造、建材生產、能源開發領域。
“預防拖欠民營企業賬款,要從源頭入手,量入為出。”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出臺的工作措施首先突出了這個方面的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嚴格項目預算管理、規范政府采購管理。
把落實建設資金來源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立項審批、開工許可等相關審批程序的前置條件,督促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和項目建設進度撥付資金;把落實政府采購資金來源作為開展政府采購活動的前置條件,嚴禁無預算、超預算開展政府采購,嚴格按照采購合同約定及時向民營企業支付采購資金。
調研分析發現,此前出現的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現象,往往就是由于兩個“前置條件”被突破,有的地方和單位為了搶工期、趕進度,推動項目強行上馬、采購超出預算,最終無力支付合同價款,無法及時結算清償。
“只要嚴格規范管理,資金來源明確、保障充足,就不應該出現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項目預算和政府采購的管理機關,財政部門將會同相關部門堅持把好兩個“前置條件”,遏制新增拖欠民營企業賬款。
如何發現問題?
主動出擊,強化財政監督檢查、及時提醒整改
遭遇拖欠賬款,民營企業如何反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此前國家和我省均開放了受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投訴舉報的渠道,公布了電話、郵箱等信息,可以在網上查詢了解。此次出臺的工作措施中也明確,財政部門將安排專項預算,保障投訴受理、線索核查、投訴辦理等工作開展,確保“有訴必應”。
“真正的難點是,許多企業害怕打擊報復,不敢投訴、不愿投訴。”一位剛剛討回裝飾工程款的民營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考慮以后還要合作,他沒有選擇投訴,只是反復上門溝通做工作,“只要拖得不久,資金能周轉過來,就不要‘惹官司’。”
針對這樣的顧慮,除了被動受理投訴還需主動出擊。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立足自身職責定位,發揮專業所長,把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情況納入專項資金、政府債務、績效管理等相關監督范圍,及時關注發現拖欠賬款問題,“這樣的監督將成為常態,融入財政部門的日常監督工作。”
在定期開展的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中,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重點和突出問題也被納入其中,財政部門將強化監督問責、通報曝光典型案例。
“及時發現問題,更要及時督促整改。”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被發現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將納入臺賬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及時發函提醒,督促制定報送還款計劃,細化明確還款時限和資金來源,密切跟蹤還款進度,確保按時付款。
如何督促落實?
嚴格逗硬,通過扣減資金等實施懲戒
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出臺的工作措施態度堅決,明確了逗硬地方政府懲戒、逗硬預算單位懲戒、逗硬管理企業懲戒等具體措施,以負面懲戒遏制拖欠,督促責任落實。
對地方政府來說,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將影響財政大盤子。例如,對經認定不及時支付款項的地方政府,在還款完成前,限制申報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相反,對及時主動清還欠款,但短期內庫款緊張的地方政府,省級財政可加快資金調度予以支持。
各級機關、事業單位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則可能受到“三公”經費、公務出行標準、出國出境審批、津貼補貼標準、辦公用房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措施。同時,對未按期還款的機關、事業單位,各級財政部門還可能扣減或調整預算用于支付款項,甚至統籌以后年度預算安排用于還款。
針對財政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金融、文化企業,懲戒主要體現在考核當中。對經認定不及時支付款項的,在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作為相關指標利潤測算的扣減因素,將直接影響企業負責人的績效評價和收入。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措施體現了化解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決心,營商環境就會越來越好,將有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