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履職

  依靠科研特長,履職盡責推動科研水平進步

  從技術一線,到履職現場,2008年起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侯蓉在總結履職經歷時,提到最多的,還是自己的科研特長。

  多年前,侯蓉發現,當時關于獸藥管理的法規規定中,有部分內容在實踐中會給動物園、野生動物救助機構等組織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可能影響救治大熊貓。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她多次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推動了問題的解決進程。

  “這件事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讓我認識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過程也是推動科研進步的過程。”侯蓉回憶道。

  此后,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也對侯蓉提出的相關意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吸納。在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侯蓉領銜提交了31件建議和10件議案,其中80%的議案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還記得當時在保護區周邊,發現村子里的犬只出現了大面積死亡,我立馬意識到這是一種傳染疾病。而此前,犬只是可以自由進出保護區的,這就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侯蓉告訴記者,經過測算,保護區周邊生活的家養犬只,活動范圍在8公里左右,可以深入保護區內部。這樣的活動范圍,不僅會將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攜帶的疾病帶出來,也會將家養犬只本身的疾病帶進去。這一發現很快被侯蓉轉化為關于加強保護區周邊犬只管控,做好疫病防控,形成“免疫隔離帶”的建議。

  她的視野

  關注野生動物體系建設,關注國家公園帶來的發展機遇

  隨著履職的不斷深入,侯蓉對自己職責的理解也越來越深。用她的話說,隨著和其他代表一同履職盡責,野生動物保護法、長江保護法等一系列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正在加快完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了全民共識,這讓她倍感欣慰。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的四川省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的四川省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作為一名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大代表,履職的過程也讓我越來越清晰、深刻地認識到法治體系對于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侯蓉說,在技術視野之外,履職經歷大大拓寬了她的法治視野,讓她更清晰地定位自己在建設法治中國進程中的職責使命。

  近年來,侯蓉的視野也擴展到大熊貓之外。2022年侯蓉提出了有關國家公園管理法的立法議案。她希望能以自己的專業建議,推動國家公園高質量建設。

  “當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點仍然是就地保護,對于遷地保護的關注力度較弱。”侯蓉認為,下一步,野生動物保護法仍然又繼續完善的空間,目標是圍繞野生動物保護建成一套制度體系。

  此外,國家公園的建設與完善也是侯蓉關心的方向。

  “2021年,我國自然資源保護地體系建設開啟新篇,包括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內的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國家公園建設對于四川省阿壩州、甘孜州等擁有豐富自然遺產的民族地區發展,是一次重要契機。”侯蓉說,如何將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當地的發展進行有效銜接和統籌推進,是她今后繼續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