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魏馮
今年全國兩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的身份變了——從上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變成了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身份變了,使命沒變,都是把基層民意、期盼帶到會上,都要把全國兩會精神帶回去,不斷落實推進。”對于“老代表”向“新委員”身份轉變,李為民這樣感慨。
作為今年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的醫衛界別委員,李為民表示,未來履職重點將會關注廣大群眾對衛生健康領域的需求和心聲,關注醫務工作者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建議意見。
作為新委員,今年李為民有什么提案和建議?因為很忙,他不能一一接受媒體采訪,3月4日晚,全國20多家媒體以“云采訪”方式對話李為民。
在全國推廣建立緊密的專病醫聯體
統一專病轉診標準、診療路徑和連續醫療
“目前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均參與醫聯體建設,全國專科聯盟已超5900家,但實際運行中仍未真正有效開展雙向轉診,難以顯著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模式。”為此,李為民帶來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專病醫聯體建設的提案》。
經過常年調研和觀察,李為民認為,當前基于專科聯盟的醫聯體結構較為松散,未能實現順暢的上轉與下轉,各醫療機構間專科能力及亞專業分布情況各異,各特定疾病間也未形成緊密的醫生合作與聯系,雙向轉診難以持續。另一方面,業內也缺乏雙向轉診的標準,未能根據特定疾病狀況建立轉診指征。“比如針對糖尿病患者,沒有針對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的轉診閾值,也沒有對糖尿病并發癥發生前后的轉診標準,是否轉診大多憑借醫生個人經驗。”
李為民建議,在全國推廣建立緊密的專病醫聯體,以一種病為抓手,實現上下醫院間、臨床科室間、專科醫生間的互動,讓科室與科室間結對子,醫生與醫生間交朋友,使基層醫院深入了解上級醫院哪些醫生對疾病有診斷治療經驗,有助于患者被順暢轉到上級醫院救治,而上級醫院診治并制定新的治療方案后,也可將方案反饋到基層,患者也能在后續得到進一步治療康復,從而使雙向轉診更有抓手、更有效有序。“長遠看,專病醫聯體可從源頭上切實提升區域專病醫療服務整體水平,實現區域專病患者診治同質化、全程化、協同化,全面降低慢病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李為民給出建立專病醫聯體的具體建議。“統一專病轉診標準,由專病水平全國領先的三級醫院牽頭,制定專病雙向轉診指標體系,形成專病醫聯體內針對特定專病的上轉標準及下轉標準。同時,要統一專病診療路徑,牽頭醫院組織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探討形成區域內專病同質化診療指南與專病臨床路徑,并在各醫聯體單位推廣應用,實現區域內專病同質化診療與規范化分級協同管理,各級醫院的診療路徑要保持一致。此外,還要統一專病連續醫療,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多種形式互為補充,實現‘三級醫院業務支撐制定診治方案,基層醫院治療、康復、隨訪’的區域內專病患者全程連續管理。”李為民還補充道,“專病醫聯體也要實現信息互通、互用,影像資料相互調閱,避免患者重復檢查。”
建議將肺癌篩查納入醫保報銷
整合ChatGPT等技術造福患者
今年全國兩會,李為民還帶來一份《關于肺癌篩查納入醫保報銷的提案》。“我國肺癌患者整體五年生存率顯著低于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其主要原因是我國68%的肺癌患者診斷時已是晚期,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國家,這說明國內肺癌早篩早診率仍需加強。”李為民表示,肺癌是我國頭號“癌癥殺手”,四川又是全國肺癌患病率排名最前的省份。如果患者在肺癌一期就被發現,5年生存率能達92%以上。
李為民建議,將低劑量螺旋CT的肺癌篩查納入國家篩查計劃,檢查費用納入醫保報銷。“低劑量螺旋CT能發現可治愈的早期肺癌,世界各國均推薦其作為肺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我國也將低劑量螺旋CT篩查納入肺癌篩查指南,但肺癌高危人群接受篩查比例低,主要是現有肺癌防治費用的96%用于治療性花費,預防費用占比極低。”在他看來,將此項篩查納入醫保報銷,將提高高危人群篩查參與度,使更多早期肺癌能被發現,降低肺癌死亡率。
李為民還在謀劃更多。今年2月下旬,李為民出現在華西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的戰略合作儀式上,雙方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元宇宙、ChatGPT等先進技術充分結合,打造基于肺癌等重點疾病的專科醫聯體模式。“50%的人有肺部結節,但所有診斷為肺結節的患者中,確診肺癌的比例卻不到5%。如何精準診斷肺癌?這就需要提高醫院對早期肺癌的診斷水平,未來我們希望通過先進技術幫助患者治療,比如一位患者長了肺部結節,希望醫院一位教授為其診斷,先進技術就可協助這位教授對患者進行精準診治。”在李為民看來,主動結合先進技術,才能滿足老百姓對優勢醫療資源的渴望,提高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助力解決國家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