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鐘帆
有人鮮衣怒馬馳騁雪原,有人身著漢服唱響民歌,有人“變身”俠客仗劍天涯……近年來,全國多地文旅局長們紛紛從幕后走到臺前,為家鄉美景“花式”代言,“局長代言”已成為當前時髦的文旅推介方式。
這一現象贏得不少網友點贊:“經濟復蘇,文旅卷起來!”“看了局長們的視頻,見識了好多以前不曉得的美景,列入旅游清單。”
同時,也有網友呼吁,文旅局長們在為家鄉美景代言的同時,更要做好“詩外功夫”。“你點題·我代言——四川日報全媒體邀你上‘兩會’”互動平臺上,有網友這樣留言:“旅游業本質上是服務業,最終還是“內容為王”,希望各地旅游局長在拍視頻的時候,可以更多地結合旅游攻略等‘干貨’,讓大家知道當地應該怎么玩,怎么吃。”
對于網友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攀枝花市米易縣普威鎮獨樹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永蘭,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宋秋也十分贊同,3月6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二位代表委員。
談局長代言
借勢借力宣傳旅游,注重對優質線路和產品的推薦
“近年來,四川推出的‘文旅局長說文旅’系列視頻火爆出圈,涌現出了‘評書局長’、‘古裝局長’、‘功夫局長’等一個個鮮活的文旅局長形象。”在宋秋看來,局長們敢于出鏡為家鄉代言,整體宣傳效果確實很好,直接拉動了地方經濟的復蘇和文旅產業的發展。
“旅游宣傳要借勢借力”,熱播劇《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云南旅游業的情況也給了王永蘭啟發。據王永蘭介紹,獨樹村地處川滇交界處,也是一個山清水秀、治愈人心的好地方,“今年,我們村子也有望成為一部影視劇的拍攝地,我們將做好梨花與古風融合的特色文章,讓更多人看到獨樹村的美麗景致。”
![美麗的獨樹村(圖片由米易縣委宣傳部提供)](https://n.sinaimg.cn/sc/transform/15/w550h265/20230306/e7d1-0ec1c26cc1760d567c8d8ddf3eef6eb0.jpg)
關于網友提到的增加旅游線路以及旅游攻略宣傳等問題,宋秋表示,目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在“智游天府”平臺上打造四川文旅宣傳推廣平臺,整合了國內外優質媒體資源和各地的文旅資訊,“我們今后會更加注重對優質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的推薦,并不斷拓展服務,從線上宣傳延伸到線下消費。”
談內容生產
深挖特色資源,比如鄉村旅游要破局“千村一面”現象
吸引游客注意力之后,如何將游客旅游前的“向往”變成旅游后的“滿意”?
宋秋強調,旅游雖然需要“網紅效應”,但流量并不是全部,“旅游既要重視形象宣傳,也要重視內容生產,二者不可偏廢。”宋秋認為各地應該提供更加豐富的文旅產品,打造更有體驗性的文旅消費場景,營造更加放心舒心的旅游環境,讓游客既來得了,也留得下。
王永蘭認為,在做好宣傳的同時,當地需要不斷完善旅游綜合環境,增加旅游項目,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游客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鄉村旅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破局‘千村一面’的同質化現象。”
但是,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IP?在王永蘭看來,必須充分挖掘特色資源,探索特色道路。“比如我們獨樹村,氣候宜人、瓜果飄香,所以目前以鄉村康養旅游為主,主打‘候鳥’式旅居。當前,契合市場需要,我們也在引導鄉村酒店多量化、多元化發展,穩住中老年群體客源的同時,拓展青年旅游群體。另外,我們也準備依托普威鎮土司文化、閏鹽古道(鹽普線)歷史,挖掘開發文化項目,做好文旅融合。”
談區域合作
建議樂山大佛聯動大足石刻等, 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
在代表委員看來,推進旅游市場發展,加強區域合作也非常重要。為此,宋秋此次參會特地帶去了關于打造巴蜀石窟寺文旅走廊的建議。
“比如我們川渝地區的石窟寺,共有2850處,占全國47.6%,擁有中國現存最大的坐佛、最大的立佛、最大的臥佛。雖然每年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但仍然因為研究不夠、保護不力、開發不足等問題,價值被嚴重低估。”宋秋希望川渝地區在構建全領域合作機制、搭建合作平臺、深化文旅融合上著力。
![樂山大佛景區 楊飛 攝(視覺四川)資料圖](https://n.sinaimg.cn/sc/transform/59/w550h309/20230306/76a0-d5962e9971760ffacabffc298312a27f.jpg)
區域合作打造更有影響力的旅游IP,是提升旅游價值的一個重要路徑。宋秋建議:“支持川渝兩地共建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打造巴蜀石窟寺博物館群落,共建巴蜀石窟寺研究機構;構建以巴蜀石窟寺為主IP,聯動大足石刻、安岳石窟、樂山大佛、廣元千佛崖等各個分IP的石窟寺文化IP體系,深化巴蜀石窟寺文化故事化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