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蘭楠

  “暫時不考慮。”“你們已經推銷了很多次了,我們不需要,不要再打來了!”“你們怎么知道我的手機號?”……盡管有關部門多次“亮劍”整治,但許多網友反映,各種營銷電話、詐騙電話仍然“呼個不停”。

  如何營造更為清朗的通信環境?“你點題·我代言——四川日報全媒體邀你上‘兩會’”互動平臺上,這一話題也引發了網友和代表委員的關注和討論。

  網友吐槽:

  各種營銷電話應接不暇,“他們比我還了解我的家庭情況”

  “剛來成都的時候我為了租房登記過一次信息,已經過去3年多了,到現在都還有推銷員打電話給我推薦房屋。”網友@王小魚抱怨說推銷電話總是防不勝防,“看到陌生號碼,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這種名為推銷,實為騷擾的電話為什么這么多?”

  “房屋翻修重裝時裝修公司毛遂自薦的,汽車車險到期為我推薦車險的,還有藝術培訓機構為我女兒規劃課程。有時我真覺得,他們比我還了解我的家庭情況。”各種推銷電話讓網友@段段不勝其煩,更令她擔憂的是,為什么這些電話對她的情況“了如指掌”?

  在“問政四川”網絡理政平臺,“裝修公司電話騷擾”“買房后業主信息被‘精準’泄露”“地產電話營銷騷擾”等投訴眾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電信服務質量情況顯示,12321受理中心當季受理關于騷擾電話的投訴6.3萬件,受理關于垃圾短信的投訴4.3萬件。

  全國人大代表王瑛:

  要從制度機制層面督促倒逼運營商承擔起責任

  如何營造更為清朗的通信環境?這也是與會代表委員關心關注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王瑛。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王瑛。受訪者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四川省委會副主委、廣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瑛認為,廣告推銷類、房產中介類、詐騙類等電話“呼個不停”,像一塊“牛皮癬”,嚴重騷擾人們生活、侵犯群眾權益。這類電話屢禁不止,最大的癥結和根源在于商業利益的驅動,“目前,‘公民個人信息透露’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其中受益的至少有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企業或個人、開發電話騷擾程序的企業、實施電話騷擾的主體、有意無意監管缺位的運營商等。高額的利益回報,令黑色利益鏈各方肆無忌憚。”

  為此,王瑛在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于源頭治理騷擾電話 還群眾安寧生活”的建議,強調要從制度機制層面督促倒逼運營商承擔起責任。“整治騷擾電話首先需從運營商端入手。以現在的技術水準,運營商完全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遏制騷擾電話。”王瑛建議,國家完善對運營商的考核管理機制,把運營商對騷擾電話的管控成效納入考核范疇,明確運營商管控不力將承擔連帶責任,改變運營商因看重業績而導致監管缺位的現象,督促運營商強化主叫號碼追蹤溯源和騷擾電話監測攔截、風險提示等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李世亮:

  違法成本過低,是“頑疾”難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在法律未有規定或權利人未明確同意的情況下,以電話、短信等方式侵擾個人的生活安寧,屬于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侵權方應依法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師協會會長李世亮介紹說,民法典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但現在對騷擾電話的治理處罰力度遠遠不夠,違法成本過低,是騷擾電話‘頑疾’難以根治的重要原因。整治騷擾電話要全鏈條治理,綜合采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多種手段。”李世亮建議,應該加大追責力度、增加追責手段,提高違法成本。

全國人大代表李世亮。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李世亮。受訪者供圖

  李世亮進一步建議:在加大行政處罰力度,讓違法者付出高額經濟成本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將懲治與社會信用管理和刑事處罰聯系起來,對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個人信息泄露、倒賣等問題予以堅決打擊,并將懲治結果向社會公布,真正形成“不敢違法、違不起法”的警示氛圍。

  “另一方面,有的騷擾電話來電顯示具有迷惑性,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冒充國家機關實施電信詐騙的犯罪活動。”李世亮補充說,“建議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對外辦公電話實行去電強制實名顯示,保障群眾生活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