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田程晨 文/圖

  [數說超級站]

  布局:已在15個重點城市規劃布局了超級站,其中8個已經建成投用。

  特點:可以監測150余種指標,包括了細顆粒物(PM2.5)中的元素碳(EC)、有機碳(OC)、水溶性離子、無機元素,臭氧(O3)生成重要前體物的117種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

  [數說空氣質量]

  5年來,四川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率由2018年的88.4%上升至2022年的89.3%;

  細顆粒物(PM2.5)濃度由34.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1微克/立方米。

  相比普通監測站,它更像一名全面體檢的“醫生”,不僅可以監測150余種指標,更能將大氣污染的病因查清楚、說明白……3月7日,在生態環境廳舉行的發布會上,大氣顆粒物及光化學組分站(以下簡稱超級站)從幕后走到臺前。

  據了解,四川已在15個重點城市規劃布局了超級站,其中,成都等8座城市的超級站已投入使用,剩余的7座城市的超級站也將于今年底前建成運行。屆時,全省范圍內將基本形成超級站監測網絡,實現大氣污染靶向管控。

  可監測150余種指標,查清大氣污染“病因”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氣象以及產業、能源、交通結構等綜合因素,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進入“深水期”,需要動真碰硬“啃硬骨頭”,一微克一微克地摳。

  如何摳?

  “靶向管控十分重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雷毅表示,在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礎上,生態環境廳從2020年加大超級站建設力度,為的就是進一步搞清楚、弄明白大氣污染物的組分實現科學治污。

  那么,超級站“超級”在哪里?

  發布會上,雷毅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超級站與常規6參數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相比,更像一名全面體檢的‘醫生’。”雷毅說,超級站可以監測150余種指標,其中,包括了細顆粒物(PM2.5)中的元素碳(EC)、有機碳(OC)、水溶性離子、無機元素,臭氧(O3)生成重要前體物的117種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能將大氣污染的病因查清楚、說明白。”雷毅說。

  目前,四川已在15個重點城市規劃布局了超級站,其中成都、自貢、瀘州、德陽、綿陽、宜賓、廣安、達州的超級站已投入使用;攀枝花、遂寧、內江、樂山、南充、眉山、資陽的超級站將于今年底前建成運行。屆時,全省范圍內將基本形成超級站監測網絡,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靶向治污”,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環境效益

  2022年冬季,德陽市大氣污染中硫酸根等水溶性物質、有機碳、元素碳、重金屬鐵等組分濃度較高,對市區PM2.5濃度貢獻較大……面對大氣“病癥”,超級站精準“把脈”,病因被準確找出:特征污染源主要來自燃煤和冶煉等行業。隨后,靶向管控方案也迅速出爐:有關部門加強鋼鐵、玻璃等企業管控。藥到病除,相關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超級站除了可以進行“靶向治污”,還可以為區域空氣環境質量預報、重污染過程預警提供更加準確的支撐。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俸強表示,準確地預警預報,打好了大氣污染防治“提前量”,為應對污染天氣過程留足了空間、爭取了時間。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未來3天空氣質量等級預報準確率為89.3%。綿陽在超級站建成后,空氣質量等級預報準確率達到95%。

  超級站的“實戰”,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持。雷毅表示,依托超級站,屬地黨委政府能夠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實現精準管控,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環境效益。

  基本建成全時段、全覆蓋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正因如此,四川長期致力于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我們基本建成了全時段、全覆蓋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雷毅說,這樣一個網絡的建成,實現為考核評價各級環境質量改善、環境污染治理成效提供重要依據的目標。

  目前,全省共有308個國省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每25平方公里左右有1個國省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縣級及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生態環境部門還與氣象等部門緊密合作,建立了西南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可實現省級層面未來14天空氣質量等級預報、地級市未來7天主要污染物濃度預報。

  5年來,我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率由2018年的88.4%上升至2022年的89.3%,細顆粒物(PM2.5)濃度由34.4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1微克/立方米。2021年,在國新辦舉辦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點贊成都“窗含西嶺千秋雪”盛景,充分肯定了四川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