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鐘帆
建設制造強國,離不開技能人才的支撐。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招工難、就業難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
如何補上企業技能人才缺口?在“你點題·我代言——四川日報全媒體邀你上‘兩會’”互動平臺上,有網友留言:“希望國家相關部門投入人力、物力推出線上技能培訓優質公共資源,建設開放的、高技能學習網站,讓更多一線工人受益?!?/p>
這一話題也引起兩位來自生產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關注——富士康科技集團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特種駕駛(叉車)工人馬貴幫代表和四川南充六合集團紡織車間主任王麗代表就此展開熱議。
談技能人才短缺
月薪8000元的技能人才崗位,遭遇招工“滑鐵盧”
“縣城的工資開到8000塊錢一個月,還很久招不到人,你敢信?”馬貴幫提到的這個案例發生地就在內江市資中縣,他在調研中了解到,前不久當地一家新能源企業招聘化工檢測員時就遭遇了招工“滑鐵盧”。
無獨有偶,去年,巴中市春節后舉行的首場招聘會上,川觀新聞記者也注意到,一家企業以月薪18000元的高薪招聘測試工程師,該崗位幾乎“無人問津”。幾個月后,當記者再次到這家企業采訪時,負責人仍在煩惱高技能人才的招聘難題。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技術、技能工人?!瘪R貴幫說,具體到工作中來,這樣的人才不僅僅是“懂”和“會”,而需要“精”和“專”,“比如我們廠里做模具加工的工人,想要達到技能上崗,至少得需要2~3年時間,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很難上手。而從工人到工匠,則需要更多時間去沉淀?!?/p>
王麗所在的行業,同樣遇到招工難題,甚至出現了技能人才“斷層”的現象?!耙晕覀兡铣涫袨槔?,絲紡服裝產業是帶動南充經濟發展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但現在全市絲綢產業工人當中,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少之又少,人員嚴重老齡化且學歷結構層多為初中。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技術工人的短缺,成了困擾大多數企業發展的難題。”
馬貴幫建議:
健全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暢通產業工人成長成才渠道
在馬貴幫看來,想要從源頭上解決企業“技能人才荒”和近年來畢業生們“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健全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暢通產業工人成長成才渠道。
他認為,應當全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用好政、校、企三方力量,協同培養技能人才。同時,推廣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做法,把企業需求轉化為學校育人的標準和方案。
![](http://n.sinaimg.cn/sc/crawl/225/w550h475/20230308/a222-18a11d7a288915b977ce85b27b730401.jpg)
全國人大代表馬貴幫 受訪者供圖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辦好職業教育,尤其是本科職業教育。“要以本科職業教育建設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馬貴幫認為,辦好本科職業教育,不僅是為了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更是要暢通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路徑,“在優質的公辦高職院校開設職業本科專業,這既發揮了公辦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又有利于形成本科職業教育與??坡殬I教育的銜接?!?/p>
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比如目前雖然本科層次的職業學校已經在面向中職招生,但職教本科的院校和專業仍然比較少。希望進一步擴大職業本科規模,拓寬中職升本科通道,才能真正建立起與普通高考平行的‘職教高考’制度?!?/strong>
王麗建議:
通過委托培養等方式,支持地方特色傳統行業健康發展
在如何解決企業“招人難”“留人難”的建議里,王麗也談到了“專業院?!薄?/p>
在她看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和絲紡一樣的地方特色傳統行業正漸漸從專業院校專業設置中消失,“比如我當年畢業的學校,如今已經沒有了紡織專業。”她認為,這或許就是造成行業技術人才“斷層”的一個重要因素。
![](http://n.sinaimg.cn/sc/crawl/163/w550h413/20230308/0bbb-bdd6a9531100bfadb03739fa05b98258.jpg)
全國人大代表王麗 受訪者供圖
為此,王麗建議,針對像絲紡一樣的地方特色傳統行業、可通過委托專業院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在地方上給予一些政策支持和補助,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確保行業發展后繼有人。
同時,王麗也贊同網友的建議,她認為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行業培訓平臺,“從而達到交流行業基礎操作技能、培養一線技術技能人員的目的,并通過人才隊伍交流,形成技能資源共享共用,確保行業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