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蔣京洲 張庭銘

  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用心呵護未成年人安全幸福成長,針對嚴重監護失職,發出督促監護令7.5萬份……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未成年人保護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焦點之一。多位長期關心關注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的代表委員結合“兩高”報告,就各方如何進一步深化協作織密未成年人法治保護網,推動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合力獻計獻策。

  深化法治副校長作用,推動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3.9萬名檢察官在7.7萬所中小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的這一組數據,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的注意。作為一名中學校長,庹慶明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為學校法治教育開展、法治氛圍營造所帶來的變化,有著切身且生動的感受。

  “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這句話在我們的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實踐。” 庹慶明表示,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為學生們帶來了新鮮、生動的法治課程,以此為載體,有力增強了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意識。從娃娃抓起的法治教育,為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堅實保障。

  庹慶明告訴記者,曾經有學生在參加完模擬法庭之后告訴他,自己長大以后也要做一名法官。這讓他深深感受到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對于學生的深刻影響。因此,對于如何進一步發揮法治副校長的作用,庹慶明也帶來了自己的建議。

  “我們的法治課程,要根據社會發展的情況和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特點與時俱進。例如在課堂教育之外,我們可以設置更多的互動式、體驗式項目讓學生參與;再如在模擬法庭中扮演不同角色或者通過參觀司法機關辦公地點等,讓學生近距離、沉浸式感受法治的溫度和權威。”庹慶明說。

  發揮家庭教育指導效能,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

  法治不僅僅改變了學生,也會改變家長。全國人大代表、西南醫科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董偉對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的“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感觸頗深。

  雖然董偉在醫科院校,但是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一直都很關注。2021年10月,瀘州市敘永縣法院發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后四川首張《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令》,要求“失職父母”限期到敘永縣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措施。”

  在董偉看來,家庭教育指導令的發出,不僅僅意味著要求“失職父母”強制接受指導令,還能強制要求這些父母到指定的地方接受家庭指導機構的指導,改正不良的教育習慣,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讓法律得到落實。“相當于成立了個機構去專門做這個事情,讓家庭教育指導制度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合鏈條。”

  董偉建議,可以根據監護人的接受程度進行回訪,評估教育成果,形成評估報告,從而進一步優化家庭教育指導站或者家庭教育指導基地的師資和課程安排,讓家庭教育指導師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定制化”的指導方案,以最大化地發揮家庭教育指導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