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發貨、不發貨頻繁出現
同為軟體家居品牌的顧家家居,近期也出現延期發貨的問題。
消費者陳先生去年“雙十一”期間在顧家家居山東莘縣購買了價值2.98萬元的家具,直到今年2月仍有價值8000元的餐臺沒有發貨。
在催促發貨期間,陳先生遭遇了縣級市和地級市門店之間經銷商互相推諉的情況,這一問題直到2月下旬仍未得到解決。
事實上,去年9月顧家家居位于沈陽地區的一個較為大型的經銷商曾出現“跑路”情況,當時涉及超過700多戶消費者無法拿到產品。
由于波及面較廣,顧家家居集團方面曾公開表示,消費者可以憑訂貨單、付款憑證等向公司申請,確認后公司進行處理,并取消了該名經銷商資格。
然而有消費者近期在黑貓投訴上稱,自己也是這批消費者中的一員,顧家方面承諾會在12月之前全部交貨,但直到1月底自己仍有部分訂購產品沒有到貨,聯系客服也未能進行及時處理。他認為顧家家居在“解除大的危機公關之后,不及時處理個人問題,逃避責任”。
除了軟體家居之外,定制家居也是延期交貨,甚至無法交貨的“重災區”。
有網友在黑貓投訴上稱,自己2022年9月在全友家居上海川沙旗艦店下單了價值3.5萬元的全屋定制家居,但直到2023年2月下旬仍有部分家具材料未能送達和安裝。
該消費者公布的微信對話顯示,他和門店店長多次溝通不順,并且在投訴多日后,雖然有客服跟進,但品牌和門店店長均未對投訴有推進處理。
![](http://n.sinaimg.cn/sc/crawl/122/w550h372/20230314/8405-10856a759f9e90f23364bca0443a0b1f.png)
消費者對全友家居提出的投訴。
消費者小胡的維權之路則更加艱難。2021年,他在承德市雙灤門店訂購了全友家居的一套全屋定制家居,并在2022年2月支付了近4.8萬元全款,然而直到2023年2月末,他在進行了起訴調解,并且拿得門店給出的“退款承諾書”的情況下,他既沒有拿到家具也未收到退款,整個過程已經拖延近1年。
小胡表示,在處理過程中,“承德的全友經銷商拖延扯皮,全友總公司也沒有作為,撥打不下百次客服電話對方從不解決實際問題”。在所有嘗試均宣告失敗后,小胡決定走訴訟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頭部家居企業在內,不少品牌近年來頻繁出現經銷商逾期交貨、無法交貨等情況。
就在今年3月,就有成都消費者投訴上市定企好萊客位于成都等門店出現逾期交貨的情況,隨后商家承認消費者支付的30萬貨款被挪作他用。
經銷商“跑路”,品牌方存管理缺位
對于消費者遇到的問題,中國家居建材裝飾協會胡中信認為,今年大部分企業還是上升態勢,目前出現的部分經銷商無法交貨、卷款的情況,主要還是這些經銷商過去3年承壓的結果:“疫情期間不少原材料工廠、生產工廠關閉,一些家居企業甚至不得不拿著訂單更換代工廠的情況,也拉長了家具交付時間。”
他認為,如果經銷商出現卷款跑路行為,品牌方存在管理上的疏漏,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消費者要去找經銷商難度很大,品牌方有責任協助解決處理問題。”
“家居行業涉及定制業務的通常需要幾周的生產、運輸周期,超過這個時間周期的,企業運營、生產制造過程肯定存在問題,大企業也不例外。”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居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即便是頭部企業,由于近3年市場波動較大,企業運營也會存在不確定性,消費者要加強分辨能力。
同時他認為,雖然部分品牌會強調是地區經銷商出現的問題,但企業存在對經銷商資質審核不嚴、監管缺位位的情況:“消費者是出于對品牌信任才去購買產品,品牌對經銷商存在信用背書。如果消費者是在第三方賣場、平臺購物,那么品牌方、經銷商和平臺方實際都存在相應責任。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為,家居企業出現上述逾期交貨的情況,有可能存在訂單較為集中,或疫情后人員削減造成的人力不足等情況,這是企業運轉正常情況下可能出現的情況:“但也可能存在企業經營已經出現問題,但仍然在市場端收取款項但未用于產品生產的情況,這種情況性質就更為嚴重。”
陳音江建議,商家未能在約定時間內給消費者供貨,存在違約行為,消費者首先可以協商要求退款或者賠償:“如果商家拒不退款或發貨,消費者可以通過監管部門、消協投訴請求調解,或者向行政監管部門進行投訴,之后還可以申請仲裁,最后還可以向法院進行起訴這5種維權途徑。”
“如果消費者沖著品牌購買,但因為品牌選擇的經銷商出現不誠信、不守法的行為導致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首先對品牌信譽同樣造成傷害,其次品牌方也應當協助消費者處理售后維權的問題。”
陳音江表述,如果品牌對經銷商選擇、監督不夠嚴格,頻繁出現無法交貨的情況,也必然會影響消費者在品牌選擇過程中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