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史曉露

  3月14日,省統計局發布2023年四川“3·15”消費者權益日專項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四成受訪者表示今年會增加消費,增加消費的領域主要在“教育培訓”“旅游休閑”“餐飲美食”等方面。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在2022年遇到過不誠信經營或消費不公平,主要集中在“網絡團購平臺”“短視頻帶貨平臺”等消費場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廣告虛假宣傳”“虛假促銷”等,絕大多數受訪者都進行了維權,但維權結果的滿意度有待提升。

  看消費評價

  “手機”“家電”“生活日用品”的消費質量滿意度最高

  圍繞當前社會公眾關注的消費熱點,結合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23年消費維權年主題“提振消費信心”,日前,省統計局調查中心開展了2023年四川“3·15”消費者權益日專項調查。本次調查通過云平臺調查方式進行,訪問對象為全省21個市(州)年齡在18—70歲之間的城鄉常住居民,全省共計完成有效樣本量3856個。

  消費評價是此次調查的一項重點內容。調查顯示,受訪者對2022年8類主要實物性消費質量最滿意的前三位是“手機”“家電”“生活日用品”,此外,“保健品”滿意度評價得分最低。與2021年調查結果相比,8類主要實物性消費質量的滿意度評價得分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藥品”質量評價。

  受訪者對2022年10類主要服務性消費質量最滿意的前三位是“快遞物流服務”“公共交通服務”“購物服務”,與2021年調查結果相比,10類主要服務性消費質量的滿意度評價得分也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醫療服務”評價。

  看消費結構

  “購買食品、日用品”“看病醫療”和“服裝、化妝品”位列消費支出前三位

  調查顯示,在受訪者2022年個人或家庭主要消費支出中,選擇“購買食品、日用品”的比例最高,為82.8%;其次是“看病醫療”,為47.9%;第三是“服裝、化妝品”,為46.4%;此外選擇“子女教育”的比例也較高,為45.7%。分城鄉看,城鎮受訪者選擇“還貸款”“旅游”“服裝、化妝品”的比例分別較農村高15.1、9.8和7.0個百分點。

  與2021年相比,受訪者在“看病醫療”“服務、化妝品”“購買家電及手機等電子產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選擇比例均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

  看消費意愿

  四成受訪者表示今年會增加消費

  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收入水平較低”是目前影響消費升級的最主要原因。受訪者認為當前消費升級應該主要體現在“綠色有機食品”“健康環保日用品”“改善性住房”“大健康”“智能家電高性能手機等前衛電子產品”等方面。

  在消費意愿方面,調查顯示,40.8%的受訪者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會增加消費;24.0%的受訪者表示將與去年持平;35.2%的受訪者表示會減少消費。

  當問及受訪者今年可能在哪些方面增加消費時,選擇“教育培訓”的比例最多,為35.6%;其次是“旅游休閑”,為34.2%;第三是“餐飲美食”,為31.1%;第四是“醫療”,為30.1%,其余選擇比例均小于30%(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于100%)。

  如何提振消費信心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讓群眾有底氣消費

  當前,消費信心正逐步回暖,消費市場也按下“快進鍵”。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受訪者對2023年四川經濟發展有信心,四成受訪者預期收入會增加。

  如何進一步提升消費信心、增強消費意愿?

  報告建議,要促進重點領域消費,培育多元消費,挖掘市場潛力。相關部門可通過出臺專項方案和政策,采取發放消費券、政策補貼、舉辦主題消費等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多種形式開展促消費活動,全面釋放消費潛力。

  報告指出,提振消費信心,最重要的是要加快經濟恢復發展,穩就業、穩物價的同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著力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讓群眾有能力消費,同時不斷完善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或降低群眾在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后顧之憂,讓群眾有底氣消費。

  此外,還要保障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報告建議,監管部門需加強對商品及服務質量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健全消費者維權機制,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