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3月15日上午,隨著羅江境最后一根標線的劃定,成綿高速全線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將于今日24時恢復通車。
四川在線記者從交通運輸廳獲悉,以成綿高速為試點,將在全省高速公路領域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著力營造“暢、安、舒、美”出行環境。
全新升級
防護能力提升50%,以后可24小時全天候通行
從三環路駛上成綿高速,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條全新的高速公路:黑油的路面寬闊平整,白色安全標線醒目,路面中間是嶄新的波形護欄,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個智慧高速的“智慧桿”……
“成綿高速1998年建成通車,已運行25年,總長92公里。”成綿高速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項目指揮部指揮長、蜀道集團川高公司副總經理宋俊杰介紹,此次提升工程,主要是從路面工程、交安工程、綠化工程、亮化工程、智慧高速、路容路貌、非標清理和服務區8個方面,對成綿高速全線92公里路域環境進行全面整治提升,涉及單幅路面鋪筑153公里,護欄提升200公里,欄桿涂裝亮化126公里,中央隔離帶改造67公里,路側清雜140公里,并同步開展了智慧高速建設,安裝相關設施設備130套。
經過整治提升的成綿高速,道路整體“洗心革面”,設施設備“脫胎換骨”,綠化景觀“提質靚顏”,服務區塊“提檔升級”。
比如,整治期間,對高速公路原有路面銑刨3厘米至4厘米,重新進行了攤鋪。現在的路面平整度更高,駕乘體驗將更舒適、暢通。
安全防護性能更強,中央防護欄和兩側護欄防撞能力提高了50%。據介紹,原來的護欄是成綿高速建成通車時建設的,此次進行了提檔升級,中央分隔帶工程采用的新型波形護欄,安全等級更高,造價還更低。
車路協同的智慧化改造是一大亮點。中央隔離帶內,每隔數百米就豎立的一根白色“智慧桿”,名為雷視融合一體桿,含攝像機(槍,球,魚)、RSU路側單元,以及蜀道集團國內首款基于國產MMIC雷達芯片的高性能交通毫米波雷達(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內),可實現主線道路99%以上空間雷視覆蓋、車輛全線軌跡融合還原,投用后將對道路擁堵、異常停車、非機動車上高速等異常事件進行實時智能監測,助力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可以實現24小時全天候通行,不會因為大霧、大雨而影響交通?!彼慰〗苷f。
率先試點
開創了應急養護新模式,將全省推廣
提檔升級的成綿高速將于今晚24時恢復交通,向社會開放通行。此次整治從參建單位進場到恢復通車,用時僅18天,開創了“川式養護”新模式。
據介紹,此次提升工程是國內時間最緊、里程最長、作業量最大的高速公路應急性集中養護工程。在交通運輸廳的組織領導下,蜀道集團第一時間成立項目指揮部,調集省內最強的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力量跑步進場,將施工任務分解到每一公里,把時序進度細化到每個小時,分秒必爭,晝夜奮戰,高峰期投入人員近5000人、設備近2500臺(套)。
整治提升中,還采用了多項四新技術。四川路橋川交公司成綿高速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德陽段項目負責人張自然介紹,比如,采用的智能3D路面銑刨,可精確控制銑刨深度,讓銑刨面更平順、平整;采用的無人攤鋪碾壓可自動變道,自動避障,碾壓軌跡精度達2厘米;采用的標線自動畫線,比傳統人工效率提高6倍,標線厚度更均勻;采用的拌合智能實時監控技術,能準確記錄材料用量、拌合時間、產量數據等。
新技術、新裝備的加持,確保了高品質建設。數據顯示,成綿高速提升工程質量檢測合格率達100%,實現了又快又好。
“今年,全省運營高速公路將深入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提升,成綿高速公路是四川最為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率先進行試點?!苯煌ㄟ\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集中整治,成綿高速的路域環境、通行效率、服務質量均得到了顯著提升。接下來,將總結梳理成綿高速試點經驗,在全省運營高速公路全面推廣,著力改善設施本質安全水平,提高道路通行服務保障能力,營造“暢安舒美”出行環境,展現四川自然文化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