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毗河一期工程調水拉開序幕。   包雷 攝近日,毗河一期工程調水拉開序幕。   包雷 攝

  劉嘉儀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來水啦!”3月3日,資陽市樂至縣寶林鎮寶林社區的居民奔走相告。水渠里,汩汩清水順流而至。

  資陽地處川中丘陵地區,轄區內的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均為農業大縣。隨著春耕生產啟幕,農業用水需求逐漸增大。一場圍繞春灌的保衛戰在當地已經打響。

  開源 搶抓工期整治水庫,力爭多蓄水

  3月9日,資陽市雁江區寶臺鎮,30余名工人對鯉魚水庫放水設施、大壩迎水面進行施工。施工現場負責人卿朋表示,按照現在的施工進度,再過一周,水庫就能達到蓄水條件。

  鯉魚水庫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是當地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之一。隨著時間推移,水庫逐漸出現防洪蓄水功能不足等情況,急需對大壩、溢洪道、放水設施等附屬設施進行維修整治。

  卿朋表示,該項工程于去年10月進場施工,原計劃今年3月底竣工。但由于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將于3月中旬向鯉魚水庫補水,施工進度需要提前。為此,工程施工單位調派其他作業點位技術力量,集中力量對大壩主體工程施工,“搶抓黃金施工時期,爭取在春灌前盡可能多蓄水。”

  據了解,經整治后的鯉魚水庫蓄水量可灌溉面積1.26萬畝,比過去增加4000余畝,這將為當地大春糧食生產增添不少“底氣”。

  節流 科學制定供水計劃,確保用好水

  “我們提前了近3個月調水。”3月3日一早,樂至縣水務局副局長蔣學兵就來到龍門鄉十里河水庫,查看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調水情況。此前,這項工作會放到5月甚至6月進行。

  調水時間提前,一方面是與去年的高溫干旱天氣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今春降水偏少,不得不防“旱”于未然。蔣學兵說,今年春季,樂至縣降雨量最大的一次都低于10毫米,目前4個飲用水水源地水庫的蓄水量都比往年同期少了50%左右。

  對干旱的擔憂,同樣掛在寶林鎮副鎮長鄧云的心坎上。春灌已經臨近,如果水庫蓄水不足,灌溉用水無法保障,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對此,當地舉行了多次調水、用水溝通會,計劃通過毗河一期工程調水4000余萬立方米,為后期調水、用水贏取空間。同時,通過按照“先生活,后生產”的原則科學制定供水計劃,力爭優化水資源配置,用好每一滴水。

  “我們將根據河道長短、沿線流經鄉鎮區域的多少精準供水,力爭將水的利用價值最大化。”資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精準供水,去年春灌期間當地的調水量僅為1100萬立方米。

  改道 探索旱地作物種植,盡量少用水

  3月9日下午,安岳縣清泉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凡強購置了一批旱稻種子,打算今年嘗試種植。劉凡強是當地的種植大戶,種植了400多畝的水稻,但今年他打算用100畝改種旱稻。

  “這不是突發奇想。”劉凡強說,當地河流少、流量小,水資源并不豐富,如果遇到高溫少雨的情況,水稻產量就有可能下降。

  今年1月,安岳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部分種植大戶考察旱稻,打算進行推廣種植試點。“我們先讓種植戶對旱稻的產量和抗旱、抗病蟲害能力進行初步的了解,后續還要對該品種進行生長全周期的試種和觀察。”安岳縣種植業推廣服務站副站長劉燕承說,目前初步考慮將在一部分坡地上進行試種。

  除了改品種,資陽也積極探索生產方式的調整。寶林鎮正積極推廣旱地育秧,“相比于水田育秧,旱育秧根系多且壯,秧苗粗壯,可獲得更多的有效穗數。”鄧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