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敬 視頻 吳聃

  自建房往往存在規劃選址、勘察設計、建設標準、施工質量等“先天性”缺陷,如果后期使用維護不當,容易埋下安全隱患。

  近期,擅自加層、私自加蓋、年久失修等自建房問題,也是網友向四川日報全媒體問政四川平臺和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反映的最迫切民聲民情之一。

  3月16日,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四川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媒體記者等組成的“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暗訪組來到達州市渠縣,對經營性自建房安全情況進行暗訪。

  發現問題:墻體傾斜,仍有部分房屋正在經營使用

  下午6點,暗訪組來到達州市渠縣北大街。此時正值放學、下班的人流量高峰期,街上行人、電瓶車、機動車往來如織。

  北大街161附1—171號,一棟兩層經營性自建房斜斜地“靠”在旁邊大樓上,引人注意。這棟房屋的一樓有6間門面,其中3間沒有掛招牌且卷簾門緊閉,另外3間分別是理發店、醫院醫技科和啤酒批發部。

  渠縣北大街161附1—171號。吳聃 攝

  “該建筑嚴重傾斜,房屋一端已靠搭在另一棟建筑上,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暗訪組成員之一、建筑學專家陳凱指出問題,他告訴記者,暗訪中他發現該房屋位于主干道一側,人車流量較大,一樓經營現場未見采取加固維修措施進行治理。但是,自建房安全排查專用平臺上顯示,此處自建房未發現安全隱患。

  當地群眾也沒有意識到隱患所在。記者看到,理發店里,兩位客人正在氣定神閑地洗發、燙發,3位員工正在為其服務。其中一位員工告訴記者,他不認為這座墻體已經傾斜的房屋存在安全隱患。他解釋說,這所房屋傾斜了五六年,經歷過多次地震,但至今墻體連裂紋都沒有。

  記者走訪了馬路對面的渠縣仁愛醫院。醫生雷友德介紹,由于醫院房屋不夠用,四五年前便就近租了危房中的一間屋作為醫院的醫技科。平時有醫生在那里正常上班,雖然墻有些傾斜,但感覺應該不會發生事故。

  “醫技科是做B超的,平時患者還不少。”被問及出入這棟危樓的人多不多時,家住北大街的居民于久學說。他又指了指一旁關門的啤酒批發部說,“上午還在營業,這地段很熱鬧,離渠縣第二小學不到200米,大人娃娃都多得很。”

  即刻整改:停止營業、拉警戒線,與產權人協商整改方案

  墻體傾斜有一定幅度,為何還在經營使用?據渠縣渠江街道綜合執法辦副主任易鍵樺介紹,這所房屋的經營和建房的手續齊全,從外面看起來有點傾斜,但沒有出現明顯晃動、裂紋。同時,由于緊挨著旁邊的大樓,該房屋不至于在近期內發生坍塌事故,可以先用著。

  據省住建廳暗訪人員介紹,2022年6月,我省印發《全省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8月完成了對3層及以上、違規改擴建、人員密集等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經營性自建房排查。截至目前,在全省范圍內已開展過一輪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回頭看”,計劃到今年6月全面完成所有自建房的整治工作。

  此次暗訪是對前期排查、整治、“回頭看”各階段工作成效的“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式抽查。

  那么,為何這一危房至今沒有在系統中登記為“有安全隱患”呢?易鍵樺介紹,2022年第一次排查時,就發現這一房屋墻體有明顯傾斜,當時集中重點排查階段的主要精力放在對3層以上經營性自建房的排查上,計劃在重點排查結束后再對北大街161附1—171號這一2層建筑進行整改。

  那么如何整改?易鍵樺表示,將立即和商戶溝通,停止營業,拉警戒線、設警示標志;與產權方溝通,對房屋進行加固或重建,盡快形成可行的整改方案。

  “不管是明查還是暗訪,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能加強房屋安全管理,尤其是讓自建房住戶能平平安安地生活、經營。”省住建廳暗訪人員說,為了確保徹底解決自建房安全隱患,在排查、整治階段盡量不留盲區、不留死角,“回頭看”、暗訪等行動,也是對前期工作的查漏補缺。

  暗訪組提醒,在屬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督促整治自建房的同時,也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提升房屋居住和經營的安全法制意識,這樣才能全面消除自建房安全隱患,切實保障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