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余如波

  縣域一頭連著城、一頭帶著鄉,是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183個縣(市、區),數量居全國首位的四川,發展縣域經濟是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的重要切入點。

  如何把縣域打造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橋頭堡”?3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城鄉融合”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發布會,圍繞“發揮縣域聯動城鄉經濟的重要作用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主題,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解讀。

發布會現場。余如波 攝發布會現場。余如波 攝

  突出特色產業

  深化縣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行動,梯度培育縣域千億、百億、十億產業集群

  縣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底部基礎,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打造縣域“橋頭堡”,首先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突出產業強縣,近年來,四川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百強區入圍總數居全國第四、西部第一,52個縣(市、區)工業增加值超過100億元,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平臺能級不斷提升,創建15個國家級園區,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命名了39個天府旅游名縣。

  “聚焦打造特色經濟板塊,我們因地制宜,把全省183個縣(市、區)劃分為城市主城區、重點開發區、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4類,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道路。”省發展改革委總規劃師韓斌說。

  以去年躋身百強縣的射洪市為例,該地支柱、特色產業鋰電新材料,2022年實現產值320.62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比重58%。又如,彭州市與什邡市共同發展川芎特色產業,川芎銷量達到全國的四分之三,產值近10億元。

  著力培育好縣域優勢特色產業,接下來如何發力?韓斌介紹,四川將深化縣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行動,持續推進服務業百強縣建設,發展一業獨大主導產業,梯度培育縣域千億、百億、十億產業集群。

  “四川將突出新型工業化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韓斌說,一方面,建設高能級產業平臺,突出“一園一主業、一區一特色”,推進園區特色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統籌實施“百億強企”提升行動和中小企業“育苗壯干”梯度培育計劃,推動形成一批龍頭企業。

  農業方面,四川將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排頭兵”工程,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川字號”農業品牌。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推動“種養加”結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此外,四川還將持續培育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引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游勇介紹,接下來,將實施“天府度假鄉村”品質提升行動,深化天府旅游名鎮名村文旅品牌建設,完善鄉村文化旅游服務中心等設施,做實鄉村旅游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實施鄉村旅游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推動鄉村旅游發展。

  縣城輻射帶動

  實施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程,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城鄉融合離不開縣城的輻射帶動,四川將如何推進?加快縣城建設,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是重要舉措。為此,四川將實施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程和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五大行動”,深化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啟動省級試點。

  達州市開江縣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該縣通過補齊縣城短板弱項,提升縣城功能品質,吸引了人口進一步向縣城集聚。“近3年吸納新市民、新青年、新創客1.5萬余人,新增常住人口3.3萬人。”開江縣委書記龐佑成說。

  在推動縣城有機更新的同時,四川將加快促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延伸覆蓋。通過加強鄉村路網與交通主骨架高效銜接,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建立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投建運管機制,推進縣城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通過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探索開展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示范建設,促進縣域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均衡高效,推進縣城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

  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成都西部片區正在加快探索。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董云帆介紹,通過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實施城鄉無差異戶籍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管理和動態調整制度,農村教育、醫療、社保等“七有兩保障”九大類25小類104項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制度并軌、標準統一。

  發揮節點作用

  聚力推進小城鎮差異化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

  中心鎮作為連接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的樞紐,是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破除城鄉二元體制障礙、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支點。

  2020年,四川印發《關于推進中心鎮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5年在全省范圍培育一批實力強勁的省級百強中心鎮,引領帶動四川小城鎮高質量發展。目前,已考核命名了首批58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差異化發展是其中的關鍵。“在充分考慮全省中心鎮資源稟賦、發展水平不同后,把全省分為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三類。”住房城鄉建設廳總經濟師陳福均介紹。

  比如,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名單中,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以旅游為特色,已成功打造惠里、青杠樹和川菜博物館等多個景區,年均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南充市南部縣建興鎮則持續打造蠶桑、藤椒、水果等三條產業環線,建立多個產業園。

  接下來,四川將聚力推進小城鎮差異化發展,發揮鄉鎮聯城帶村節點作用。“也就是說,培育發展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更多全國經濟強鎮,支持有條件的鎮發展成為縣域副中心。”韓斌說。

  與此同時,依托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四川將支持大城市周邊小城鎮,對接城市需求、服務城市發展,借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和多元鄉村經濟,逐步發展成為功能明確、協作配套的衛星鎮;支持具有區位優勢或獨特資源的小城鎮,因地制宜發展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發展成為先進制造、商貿物流等專業功能鎮;支持距離城市較遠的小城鎮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培育發展適宜產業,發展成為服務鄉村、帶動周邊的綜合功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