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敏

  3月20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城鄉融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主題為“發揮縣域聯動城鄉經濟的重要作用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以及成都市有關負責人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問。

  農村公路總里程居全國第一

  省發改委總規劃師韓斌在發布會上表示,四川省有183個縣(市、區),數量居全國首位,縣域在新時代治蜀興川全局中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西昌、簡陽、彭州、射洪先后躋身全國百強縣,2022年13個區入圍全國百強區,入圍總數居全國第四、西部第一,還有37個縣(市)入圍中國西部百強縣、入圍總數蟬聯西部第一。具體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縣域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52個縣(市、區)工業增加值超過100億元,近三分之一的縣域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平臺能級不斷提升,成功創建國家級園區15個、累計認定省星級園區107個。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累計命名39個天府旅游名縣,建成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8個、生態旅游示范區6個、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13個。

  二是縣域公共資源配置更加均衡。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5.7萬公里、居全國第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達98%,實現村村通4G和光纖。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183個縣(市、區)全部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三是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從2012年到2022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300元增加到432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000元增加到18600多元,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增幅均明顯超過城鎮居民。

  構建縣域經濟梯隊發展格局

  韓斌表示,“四川省正加快形成以百強縣百強區為引領,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為支撐,工業強縣、天府旅游名縣、鄉村振興示范縣等為補充的縣域經濟梯隊發展格局。”四川將重點抓好“四個突出”。

  一是突出強縣引領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梯隊。以爭創全國百強為引領,深入推進省級強縣強區培育、先進縣爭創指導工作,探索推進先發地區帶后發地區結對發展,培育壯大縣域經濟發展梯隊。

  二是突出新型工業化推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堅持“一縣一主業”,實施縣域百億主導產業培育行動,梯度培育縣域千億、百億、十億產業集群。建設高能級產業平臺,突出“一園一主業、一區一特色”。統籌實施“百億強企”提升行動和中小企業“育苗壯干”梯度培育計劃,推動形成一批龍頭企業。

  三是突出城鎮化推動縣城經濟發展。積極有序承接制造業轉移,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強縣城人口就業吸納能力。推動縣城有機更新,促進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鄉村延伸覆蓋。

  四是突出市場化方式整合縣域發展資源。加強縣級國有平臺縱向和橫向統籌整合,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引領四川小城鎮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住建廳總經濟師陳福均在發布會上介紹,計劃到2025年在全省范圍培育一批實力強勁的省級百強中心鎮,引領帶動四川小城鎮高質量發展。到目前,已考核命名了首批58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陳福均表示,全省成立了由22個省級部門組成的廳際聯席會議,統籌指導中心鎮培育,出臺“省級百強中心鎮”激勵辦法,給予命名的省級百強中心鎮不超過2000萬元資金支持及70畝土地利用計劃指標獎勵。把全省分為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三類。引導各地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集聚、環境風貌、文化傳承、城鎮治理這六個方面實施“6大提升工程”,把中心鎮改革發展的相關項目與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環境治理等領域的相關項目統籌抓實抓好。指導各地圍繞創新規劃、行政管理、財政融資、農村產權、人才振興這五個方面,抓實“5大改革措施”,全面釋放中心鎮改革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