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馮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主要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之一。當日19時,四川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邀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結核病區主任賀建清、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夏嵐做客直播間,聊聊結核病的那些事。
認識“結核”
四川結核病疫情形勢嚴峻,除牙齒、頭發和指甲外都可發生結核病
夏嵐介紹,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簡稱結核桿菌)感染人體后引起人體不同部位的組織、器官出現病變,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如發生在骨頭稱為骨結核,如發生在腎上便被稱為腎結核。結核桿菌可以入侵人體除頭發、牙齒、指甲以外的全身各個部位,但主要侵犯肺部,常稱為肺結核。其實,肺結核只是結核病當中的一種。
夏嵐表示,我國是全球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每年新發肺結核近90萬例,近年逐漸減少,2021年新發78萬例。老年人、糖尿病人、學生等重點人群及農村地區結核病發病風險比較高,四川省每年有4萬余例新發感染者,位居全國第三,結核病疫情形勢還是很嚴峻的。
其中,肺結核患者是該病主要的傳染源,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痰液中結核桿菌的數量,如果患者的病情嚴重,結核桿菌的數量較多,傳染他人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傳染性就比較小,所以肺結核患者要做好自我隔離,以免影響他人健康。
了解“肺結核”
符合這兩個條件可能是患了肺結核,結核潛伏感染人群無傳染性
賀建清介紹,作為結核病主要傳染源,肺結核最常見的癥狀有咳嗽、咳痰兩周以上或痰中帶血、咯血;部分病人有胸痛,胸痛常與病變涉及胸膜有關,呼吸困難常在病變廣泛或伴有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等情況時出現;肺結核患者在病變進展快、范圍廣、炎癥反應強烈時常有全身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乏力、體重下降、食欲減退、潮熱、盜汗、月經不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
“很多網友好奇,肺結核治好后是否還傳染,實際上肺結核患者一般經過正規治療,2—3周后傳染性會大大降低,治好后就不傳染了。”賀建清建議,如果咳嗽、咳痰大于2周,且普通抗菌(非喹諾酮類)藥物治療無好轉,符合這兩個條件,就應懷疑得了肺結核,可前往當地正規結核病防治機構或指定醫療機構進行篩查和診治。
感染肺結核的原因,也是網民關注點。賀建清分析,會不會得肺結核,和接觸的方式、排菌量的多少、結核桿菌毒力的強弱以及自身免疫力有關。“如果是戴了口罩,又在開闊或空氣流通的環境里接觸,感染幾率非常小。當患者排出的結核桿菌數量少、毒力弱,或機體抵抗能力強,進入機體內的結核桿菌會被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阻擋或清除,不會發生感染,而當進入人體的結核桿菌與機體抵抗力形成動態平衡時,結核桿菌將隱藏于人體內,這種狀態被稱為結核潛伏感染。只有無防護、近距離接觸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觸了才容易被傳染肺結核,甚至迅速發病。”賀建清說。同時,夏嵐也補充道,“結核潛伏感染的人沒有傳染性,可正常工作、學習、生活,其中絕大多數人終生不發病。”夏嵐補充。
“人群對結核桿菌普遍易感,即使接種卡介苗后也可能被感染。 ”賀建清提醒,嬰幼兒、老年人,糖尿病、塵肺、惡性腫瘤患者,腎臟病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等,這些人感染結核桿菌后容易得結核病。此外,由于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學習勞累,生活不規律等因素造成機體免疫力降低時,結核桿菌感染者也易得結核病。
>>>> 同步播報
2023年四川省第28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現場宣傳活動啟動
3月24日上午,2023年四川省第28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現場宣傳活動暨“百千萬志愿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活動提升行動”啟動儀式在自貢市舉行。
![宣傳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吳婕 攝](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30326/4712-c0704e9c92cd719cc1dd93899124cf71.jpg)
3月22日至3月24日,自貢將通過網絡面向全社會、全人群開展結核病知識網絡有獎問答,促進廣大市民關注結核病防治工作,提高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3月23日至3月25日,自貢將每晚定時在部分地標建筑用紅色燈光循環播放“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宣傳活動標語,在部分商場用大型LED廣告牌展播“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題宣傳活動標語和宣傳視頻。
活動由省衛生健康委、教育廳和自貢市人民政府主辦,自貢市委宣傳部、自貢市衛生健康委、自貢市教育和體育局承辦,省疾控中心和四川省防癆協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