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江蕓涵

  四川在線記者3月28日獲悉,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共同研究制定的《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意見》提出,到2025年,學區教育資源統籌力度進一步加大,學區制治理基本實現全覆蓋,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機制基本健全,城鄉、校際辦學質量差距不斷縮小,區域教育教學質量和優質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所謂學區制治理,即科學劃分學區,合理布局義務教育學校,以學區為單元,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學區中心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打破校際壁壘,實現教育資源集約節約,教育質量提升。

  如何合理劃分學區范圍?《意見》提出,綜合考慮行政區劃、適齡人口、學校布局、歷史沿革等因素,依托片區合理劃分學區范圍。“每個學區原則上應有兩所以上不同學段、規模適宜、發展水平較好的學校作為學區中心校,帶動學區內薄弱學校、小規模學校共同發展。”對設區市的中心城區,學校特別少的部分經濟開發區以及地廣人稀的高原地區,可根據當地實際靈活劃分學區。

  對于完善學區治理體系,《意見》明確,要堅持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加強黨的領導,推進學區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充分發揮學區中心校組織帶動作用,建立學區中心校、薄弱學校、小規模學校“學校管理、教學科研、課程建設、教師發展”共同體。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學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學生在學區內自主登記入學。完善學區運行管理制度,形成“設置合理、職責明晰、運行高效、保障得力”的學區運行工作機制,構建有利于學區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教育生態環境。

  優化學區師資配置是學區制治理的關鍵《意見》要求,縣級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聯動,深化“縣管校聘”改革。機構編制部門統一核定縣域內教職工編制總量并動態調整,教育主管部門結合實際統籌使用學區內教職工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統一核定各學區教職工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教育主管部門在核定的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內,結合學區內各學校的學生規模、教學實際等情況,細化崗位設置方案并組織實施。學區中心校統籌共同體成員學校教師資源,統一組織教師職稱評聘、績效考核、評優評先等工作。統籌考慮教職員工的年齡、教齡,做好農村教師生活補助、鄉鎮工作補貼等待遇政策和農村教師職稱評聘等優待政策的銜接工作。完善考核評價辦法,對在學區內跨校任職任教并取得良好業績的教師校長,評優時給予優先考慮。